





“一瓶‘零添加’酱油比普通酱油贵十多元,到底值不值?”近日,在市区一家超市的调味品货架前,消费者张女士对着琳琅满目的调味品犯了难。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零添加”“零蔗糖”等标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商品的外包装上。今年3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新规将于2027年3月正式实施。
“零添加”商品现状如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并采访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林松。
近日,记者在市区一家超市看到,货架上近半数的酱油、醋等商品标注着“零添加”字样,这些标识多以醒目的颜色和大号字体印在外包装上。一款售价10元左右的“零添加”老抽,瓶身顶端是“0添加”几个大字,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小字注解:“0添加防腐剂:指0添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含量未检出。”不远处货架上的料酒也将“零添加”字样印在外包装上,注解却印在瓶底标签边缘:“0添加食用香精,0添加防腐剂,0添加味精,0添加焦糖色。”而两款不同品牌宣称“零添加”的蚝油,分别标注“0防腐剂,0甜味剂”“0脂肪,0防腐剂”,让消费者难以辨别。
零食商品的情况更为复杂。记者看到,一袋无核西梅干的外包装正面,“0添加”标识占据三分之一面积,一旁的小字称“生产过程未使用添加剂”,配料表显示“焦亚硫酸、三氯蔗糖添加量为0”。
“到底是没有添加还是添加了没有被检出?这样的标注太含糊了,只会让人更迷惑。”正在选购商品的消费者李阿姨坦言,她很少会仔细核对注解和配料表。
“最让人迷惑的是那些打擦边球的商标。”今年上半年,千禾味业的“千禾0”商标引发了一场关于“误导消费者”的争议。消费者王先生表示,他看到酱油瓶身上的“0”字样,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零添加”产品,最后竟然得知“0”只是一个商标,而非真正的“零添加”。曾有报道显示,该品牌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产品被检出了镉,让消费者对“零添加”概念产生了更深的困惑。
类似情况在乳制品领域同样存在。君乐宝简醇酸奶以“0蔗糖”为核心卖点,包装正面标注着醒目的“怕蔗糖,喝简醇”字样,但配料表显示含有木糖醇等甜味剂。外星人电解质水瓶身上印着“0糖”标识,但配料表显示含有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代糖成分。“0蔗糖”往往只是表明该商品没有添加蔗糖,并不代表该商品不含代糖。对此,林松表示,部分代糖可能通过刺激甜味受体,误导身体分泌胰岛素,长期摄入仍可能影响代谢平衡。
“很多消费者存在认知误区,认为‘零添加’就等于健康安全。”林松说,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均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在标准范围内使用不会产生健康风险,反而能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和口感。相反,有些刻意追求“零添加”的食品,有可能为了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大量糖、盐,在营养上并不占优势,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此外,“零添加”标签也容易被当作营销噱头,误导消费者忽视配料表中其他对健康不利的成分。林松强调,食品安全性取决于原料品质、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多重因素。
该如何科学合理地选购预包装食品呢?林松为消费者提供以下建议:一是正确阅读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着重查看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一般情况下,配料表中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高。二是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无需谈“剂”色变。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添加剂,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刻意追求“零添加”,反而可能错失更优质的选择。三是坚守“三减”原则。优先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食品,警惕“零添加”掩盖下的高盐高糖问题。
■记者 高婷婷,通讯员 王树文 陈凤丽;来源:淮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