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者 唐筱葳 通讯员 徐礼球 钱国文 张玉莲 胡 杰
农业丰则基础实,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三农”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农业基础,取得明显成效。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00元,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递增12.5%;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3亿元,村均19.4万元,年递增16%。
在市五届党代会第五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刘永忠代表市委作出庄重承诺: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将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以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着力点之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
【前景描述】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削弱。要坚持扶持“三农”力度不减弱,严格落实国家补贴“三农”的相关财政政策,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示范园区、优势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农业投入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亮点回眸】
2005年,淮安市农业保险工作创新运行机制,破解工作难题,采取“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的“淮安模式”,日前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全国推广。
五年来,淮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承保三麦1362.34万亩、水稻2690.24万亩,因灾理赔受益农户达78.6万户。
【记者观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淮安市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但是,一个现状不容忽视:淮安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仍较突出。薄弱的农业基础,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省政府相关强农惠农政策,提升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资金匮乏是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因素,要在公共财政的灿烂阳光普照农民生产生活的同时,加大涉农金融企业对农业的倾斜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做好项目储备和向上申报争取工作,解决农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
着力点之二:着力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
【前景描述】
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粮棉油高产高效。高标准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大对养殖业发展支持力度,抓好农产品产运销衔接,提高蔬菜、肉蛋奶的供给水平。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投入不少于16亿元,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亮点回眸】
清浦区200亩蔬菜设施栽培基地新建项目获省立项。该项目总投资225.65万元。
据悉,项目将建200亩标准化钢架大棚辣椒种植基地,年可实现利润41.33万元。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剩余劳动力1500人,直接为农民增收700万元左右。
【记者观察】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关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各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有赖于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抗旱排涝能力和整个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动力和引擎,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的基础上,应该增强农业科学研究能力和农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农产品生产高产高效。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如果我们正确地发挥优势,以特取长,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淮安市的农业生产,重点应该放在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上。要选择一些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进行标准化生产,以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产品的竞争优势。重点建立和扩大一批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带动,全面提升淮安市主要农产品生产水平。
着力点之三: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前景描述】
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国家级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盱眙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打造一批集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亮点回眸】
12月6日,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省水产研究所和盱眙县财政局等单位相关专家联合审核,盱眙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承担的苏北科技发展计划《满江红龙虾繁育技术及连锁养殖、管理模式研究》通过项目验收。专家组对满江红规范的生态养殖、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的管理模式等一致予以认可。满江红龙虾也因此成为江苏省首个通过此类项目验收的龙虾品牌。
【记者观察】
对于淮安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和农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是解决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当前,唯有突破现有土地经营格局对农业生产力的限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才能提升农业质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淮安市的农业产业化,重点应该放在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上。经过长期的挖掘、精心的培育,淮安市已经形成了盱眙龙虾、洪泽大闸蟹、金湖荷花、清浦红椒等一批叫响全国的农产品品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以品牌为龙头、以企业为支撑,将这些品牌农产品产业链拉长、做强,以品牌培育带动农业产业化。创建特色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招商,合理借助外力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就是被实践证明的一种最有效方式。
当然,在农业纵向一体化过程中,产业组织的建立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至2010年末,淮安市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4610个,参加农户比重达55%,规模城全省领先。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继续推进市县乡三级示范合作社联创活动,强化银社对接、社超对接,引导合作组织联合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其带动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地过程中,要与淮安具有特色和有优势的农业产业相结合,积极兴办围绕主导产业的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
上一篇:市直剧团“周末剧场”开演
下一篇:苏南农商行淮安支行发展势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