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者 陈良玉 刘权 通讯员 老 凯 张洪 丁曙明
在淮安生态新城核心区,“四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城市博物馆)主体工程目前已顺利封顶。记者来到该工地现场,发现工地出入口还设置了门禁,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刷卡。这种刷卡上班的“高科技”,在淮安市一些党政、事业机关并不稀奇,但在建筑工地,记者还是第一次看到。
“四馆”项目由中国建筑一局有限公司施工。“刷卡上班,是我们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推出的新举措,旨在加强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工地现场,并方便对进入工地现场工人进行考勤。”项目经理刘洋告诉记者。
淮安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履行管理职能,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使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在生态新城建设工地上,安全生产、文明标化管理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近年来,淮安市住建部门在省住建厅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淮安市建筑业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文明标化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据悉,淮安市连续十一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十年,被省建管局表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十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09年12月,淮安市荣获全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江苏仅3家获此殊荣。
新招迭出 警钟长鸣
生命无价,责任如山。作为安全生产事故高发行业,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也正因此,淮安市主抓建筑安全的建工部门,更是亦步亦趋,如履薄冰。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淮安市积极探索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继2009年推出市区施工现场“五统一”管理后,2010年,淮安市又推出建筑“1+3”安全监控体系,安全生产工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从2009年开始,淮安市对新开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实施“五统一”管理,即统一施工现场围墙、统一施工现场图牌设置、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车辆冲洗设施、统一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及垃圾处置、统一施工现场进出口大门设置。
今年,淮安市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建筑“1+3”安全监控体系。通过筛查危险源,并形成针对不同危险源的分级监控,对危险源进行监督、检查、改进、评估等,突出行业安全管理重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遏制了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苗头。
2010年,淮安市创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7个,实现了淮安市国家级标化工地新突破,在全省领先,名列苏北第一;申报省级文明工地63项、市级文明工地129项,取得了显著成效。
服务企业 精益求精
现在在淮安,“农民工业余学校”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在这里,很多农民工不仅学得了一技之长,更接受到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培训。
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淮安市住建部门尤其注重对农民工、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等的培训考核,每年定期输送一批骨干技术人员到高校和外地学习和深造。同时,多次向一线的农民工赠送安全生产实用知识书籍,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的操作技能。另外,市住建部门组织企业多次前往大中专院校招纳安全生产方面的人才,帮助全市有关建筑企业引进大中专毕业生,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严冬和酷暑季节,市住建部门在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力度的同时,还向建筑工地送去一大批劳保用品、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用品。另外,淮安市还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周”活动,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一线上门服务,了解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方面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在服务好企业的同时,淮安市住建部门还通过强化安全监管责任,不断检查、严格执法,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淮安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设和谐淮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一篇:台湾最大冲压机生产企业落户淮安
下一篇:春节前淮安市区新增200辆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