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划:顾晓芳 文字:祁安 史以娟 王修胜 摄影:杨明坤 陈璐
明清时期,这里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地;
而今,这里盛景重现,阔步向“长三角北部地区商贸名区”迈进……
五年筚路蓝缕,五年风景无限。
“十一五”以来,淮安市清河区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北部地区商贸名区的发展定位,实施“一城、两区、两带”功能区建设战略,用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思路、以人为本的理念,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扩大开放,改善民生,构建和谐,走出了一条以特取胜、差别化发展之路,谱写了清河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在全市率先建成 全面小康社会
“十一五”时期,是清河建区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不仅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而且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得全市县区科学发展目标考评“三连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进位争先、赶超跨越的强劲态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发展位次不断前移,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已达苏中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
2010年,清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人均GDP6.3万元,年均分别递增22.9%、26.9%,是“十五”末的2.8倍和3.3倍;完成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2亿元,年均分别递增42.6%、54.2%,是“十五”末的8倍和10倍,可用财力由全市末位跃居前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3亿元,年均递增58.8%,是“十五”末的11倍;利用外资实际到账1.3亿美元,年均递增63.5%,是“十五”末的7.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00元,年均递增15.6%,是“十五”末的2.1倍……
一大批创先争优项目 崭露头角
过去的五年,是清河创新亮点频现、创优硕果累累的五年。清河人以创新发展理念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全国有亮点、全省争进位、全市争先进”的工作追求,一大批创先争优项目在全国和省内崭露头角,一些具有创新理念、启迪作用、深层社会价值的新经验、新品牌在全国传播推广,一批典型模范人物涌现,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城市管理赢得广泛赞誉。
清河荣获了全国首批、苏北唯一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诗词之乡,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社会治安安全区、法治建设示范区、土地执法模范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达标示范区、“残疾人之家”等一批国字号、省字号荣誉,省双拥模范区已实现“两连冠”,中国淮安家庭人口文化生态园被命名为“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宣教基地”,成功培育出“和谐拆迁”新品牌、“大学生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新经验、“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孙美兰班”新集体。
全力打造 长三角北部商贸名区
“十一五”以来,围绕“长三角北部地区商贸名区”的发展定位,清河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层次全面提升,“黄金地段”财富奔涌。随着中央国际新亚广场、淮海第一城、万达广场等三大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沃尔玛、金鹰国际、华润苏果、万千百货、奥特莱斯、乐购、国美电器等重大商贸项目相继入驻,神旺大酒店、曙光国际大酒店、王子海鲜、清河生态美食城等中高档宾馆、餐饮项目建成营业,必胜客、全聚德、屈臣氏等知名品牌纷纷落户,清河区知名商贸品牌集聚度已跃居苏北五市中心城区第一。
特别是随着省级文化产业园、省级科技产业园、省级科技创业园、省级动漫科技产业园、省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成功获批,现代服务业已成清河最具增长潜力的特色产业,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旺旺食品、百隆色纺、金象减速机、正大清江制药、顺泰包装等在全市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凸显。
“清河模式” 探索新型城市化路径
5年前,清河新区还是一片乡野农村,如今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产业新城、文化新城、人本新城。“十一五”以来,清河坚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创造了以功能优化、环境友好、文化传承、以人为本、发展高效为内涵的“清河模式”城市化路径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一致肯定。
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生态产业文化互动并进,清河新区13.5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红星美凯龙、国际汽车博览城、台湾旺旺食品工业园、香港百隆色纺工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实施,清淮农家乐文化休闲街区、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占地5000亩的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自驾游基地、100余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交付或加快建设,顺利实现“五年基本建成”既定目标,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产业新城、文化新城、人本新城加速崛起,清河城域向东拓展了四分之一,实现了城市化率100%,清河模式新型城市化之路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发展为民 百姓生活越来越舒心
“十一五”以来,清河区始终坚持“城为人建,发展为民”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大民生建设力度,确保每年财力增量的70%以上用于民生,聚集更多的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将更多的发展成果用于民生建设,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舒心,笑脸越来越多。
坚持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城镇登记失业率由3.99%下降至2.14%,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化居家养老全面推广,全民养老工程深入实施,人均社会保障水平苏北领先。淮中教育集团清河中学通过省四星级高中验收,淮中教育集团清河开明中学、师院附小新区实验学校建成招生。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市一院新区分院主体建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扎实开展,“世代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六馆一院一中心”区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成使用,夕阳红文化广场建成开放,区运动会暨全民健身月、社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建成以苏北领先、全省一流的区市民服务中心、社会事业大厦为龙头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技防体系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平安、法治创建以及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成效显著。
全面腾飞——实现基本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是清河在苏北实现赶超跨越基础上全面腾飞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基础上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攻坚决胜期。刚刚结束的清河区委六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了“十二五”的建设目标:清河将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更大跨越”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总量翻一番,财政争百亿,建设首善区,基本现代化”为总体目标,继续聚焦“一城、两区、两带”功能区建设战略,坚持靠开放、靠人才、靠创新,不断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加快把清河建设成长三角北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商贸名区、文化名区、生态名区、首善城区。
“沧海桑田几多变,春潮澎湃天地新”。迈上新一轮起跑线,壮美秀丽、水色迷人的清河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奔向更加美好、更加璀璨的明天。
下一篇:隆冬淮上温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