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淮安市“十二五”发展环境及目标任务

淮安市“十二五”发展环境及目标任务

发布时间: 2011-03-03 22:03  关注度:2876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淮安市“十二五”发展环境及目标任务,十二五是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淮安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淮安发展新定位、新要求以及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淮安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世界经济将在重大调整中进入以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为主动力的新一轮增长景气周期,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内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上升,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更高,内涵更丰富,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淮安市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得以保持,经过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已进入工业化转型、城镇化加速、外向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阶段,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为淮安市“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及沿海开发和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叠加效应,为淮安市参与产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淮安市的潜在优势加快向现实竞争优势转化,为推动“十二五”时期淮安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和有利条件。

“十二五”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按照“奋战十二五、全面达小康,实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为主题,以“扩量提质、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与人才兴市、借港出海与开放带动、绿色发展、城乡统筹“五大战略”,继续推进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五大建设”,全力加快工业新型化、城镇特色化、经济外向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步伐,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以实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为总体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人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为主题。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符合淮安市实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发展硬道理的本质体现。牢牢把握这一时代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扩量提质、转型升级为主线。在扩张总量、壮大实力的同时,坚持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主线必须坚持五大发展战略。

——坚持工业强市,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主攻目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建设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壮大千亿元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协调推进,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能力。

——坚持科教与人才兴市,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统筹推进科技兴市、教育兴市、人才兴市“三位一体”建设,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轨道上来。

——坚持借港出海与开放带动,把经济外向化作为“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活力之源。策应区域联动发展态势,对接沿海、融入长三角,进一步加快借港出海、扩大开放步伐,加速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和高端资源,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上推进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高举“绿色淮安”旗帜,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生态文明,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城乡统筹,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为先导,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就是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在苏北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市,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