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新闻网3月4日讯:在淮安,志愿服务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接受,志愿者的身影不但活跃在诸如“3·15”等特殊纪念日的街头,也出现在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身旁,随着媒体关注的增多,网络论坛的热议,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市民和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团市委提供的一组数据也显示出淮安志愿服务事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1年元月份,淮安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3.7万余人,全市共有上千个志愿服务组织,近年来已累计向社会提供100多万人次、4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3月5日正值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华能淮阴电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青年志愿者及医护人员服务队、淮安萤火虫助残社的组织者,让他们谈谈从事志愿服务的酸甜苦辣。
民间志愿者团体面临三大难题
“我们身边有很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他们需要关爱,需要帮助,他们希望像普通人一样开心地生活,如果我们有能力提供帮助,为什么不献出一点萤火之光呢?”这是淮安萤火虫助残社在西祠胡同论坛上发布的志愿者招募帖。这个帖子引来了3000多人次的观望,上百人跟帖报名。而这只是萤火虫助残社在诸多论坛上发布的帖子中的一个,不少帖子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据了解,淮安的民间志愿者团体为数不少,其中影响较大的至少有五六个,而萤火虫助残社就是其中之一。网名“桑欣”的周女士是萤火虫助残社的组织者之一,据她介绍,萤火虫助残社是一个纯粹的民间志愿者团体,他们通过不定期地开展主题活动来关爱以残疾人为主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及情感。他们成立两年来,目前已经发展了30多名稳定的会员,建立起包含200名成员的志愿者库,志愿者以公务员、教师、个体老板为主。他们主要通过网络发布助残活动内容,吸引网友自愿报名。
据“桑欣”介绍,淮安萤火虫助残社两年多来坚持开展活动,不少残疾人会主动联系他们寻求帮助,同时,他们也经常策划一些助残活动,“现在基本上每周都有活动,报名参加的人很多,但是每次活动用不着那么多人,所以每次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志愿者参加”。
“当初成立助残社,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为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生活快乐一点,没想到,随着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桑欣”告诉记者,他们目前主要面临三个难题。第一个问题是,助残社的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按照规定,需要注册成为合法的志愿者组织,“能够成为合法组织当然是好事,但是注册时需要交纳30000元注册资金,本来我们只是想抽空做点好事,没想到做公益事业还要准备这么大一笔钱,这钱我们出不起”。由于不注册,开展活动有时也会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一些规模较大的活动更是难以开展。她举例说,去年玉树地震,他们召集了几十名志愿者协助两家企业搞募捐活动,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事后,有关单位工作人员找到他们,指出他们尚未注册,不是合法的志愿者组织,今后不能再组织这样的活动,更不能接收社会上的捐款。
“桑欣”说,第二个问题是助残社每次开展活动都是成员自讨腰包。事实上,助残社自组建以来,开展的所有活动都采取“AA”制,所有费用都由志愿者自掏腰包,这也无疑将一部分不愿意出钱的志愿者拒之门外。她认为,由于助残社是民间志愿者组织,不能接收社会捐助,经费问题成为他们发展壮大的瓶颈,“开销不大的活动,大家自掏腰包也就算了,但是如果活动规模比较大,开销也大的话,成员们难免有些怨言”。
与上述两个问题相比,不被一些人理解也让“桑欣”很苦恼,她说,一些网友常常揣测他们的动机,说所谓的助残活动无非是想借机扩大影响,图名图利。“其实,我们开展助残活动无非是想帮助残疾人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全凭一颗爱心,要不然,我们自掏腰包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的是什么呢”。对于这些不理解,志愿者们尚能无所谓,但是来自受助对象的质疑,着实让志愿者们心寒。“桑欣”举例说,有一个受助对象,他下半身残疾瘫痪在床,志愿者们得知情况后向他提供帮助。“每周上门服务,陪他说说话,带他出门透透气,没有想到,他不但不感谢这些志愿者的付出,还在网上对志愿者的服务说三道四。后来,我们找他核实情况,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志愿者每周上门服务,不图任何回报,换来的却是受助对象的挑剔,你说这能不让人心寒吗?”她反问记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淮安萤火虫助残社面临的问题,是淮安众多民间志愿者团体现状的缩影,民间志愿者一腔热情的确很高,但是组织松散、实力有限等问题始终制约民间志愿者团体的发展壮大。
淮安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3.7万余人
“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一个地方的经济、文明状况密切相关,我们明显感觉到淮安近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团市委从事志愿者组织工作的负责人钱士伦告诉记者,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众多单位和个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以团市委每年3月5日前后组织的全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为例,今年早早就有数十家单位主动和他们联系,要求要参加活动,这让他们喜出望外,因为就在前几年,每次组织这样的大型活动时,如何吸引足够多的单位参与让他们倍感困扰。
“我一直都认为,淮安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生的许多事情,便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当时淮安志愿者们的所作所为让人感动。”钱士伦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的手机竟然接到了几百个志愿者打来的电话,无一例外,他们都是要求到灾区参与救援工作。其中,还有一名在韩国留学的淮安籍女孩,她打来国际长途提出想到灾区参与心理疏导工作。“要知道,我的手机号码是没有公布的,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要找到我,之前至少要先打三五个电话询问后才能找到我的号码”。不过,由于灾区承载能力有限,而且考虑到志愿者的人身安全,我们无一例外地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钱士伦告诉记者,淮安市早在1994年就开始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主要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招募志愿者,以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为辅。截至今年元月份,淮安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3.7万余人,全市共有上千个志愿服务组织,近年来已累计向社会提供100多万人次、4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针对官方志愿者组织与民间志愿者组织的不同现状,钱士伦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虽然目前淮安的志愿服务事业社会化程度还不高,仍有很多不足,但是志愿服务的精神已经根深蒂固,志愿者们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学习圈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作为组织者,他们今后将为志愿者们营造更好的条件,他们准备成立一些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志愿服务组织,诸如专门帮人义务维修电脑等;建立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短信等手段把服务内容更便捷地传递出去;对官方或民间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进行培训,定期表彰志愿服务工作出色的组织和个人等。
官方志愿者组织是主体
对于华能淮阴电厂团委书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赵闯来说,2010年是一个不错的年份,由于这一年的出色表现,华能淮阴电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不但被团市委授予“淮安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的荣誉称号,还被团省委推荐评选“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奖”。
据赵闯介绍,华能淮阴电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1年,目前有156名青年志愿者,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结合成员的工作性质和意愿,又细分为节能环保分队、扶贫关爱分队、亲情服务分队、生产突击分队等。以生产突击分队为例,他们主要由一线的青年技术人员构成。该厂有六台机组,每年都要进行大修、小修等维护作业,在此期间,一线人员基本上是没有休息日的,这时生产突击分队就发挥了作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活动,很大一部分要立足本职工作开展,实现企业文化与志愿文化的有效衔接,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地勤奋工作,本身就是奉献精神的体现”。
“与围绕企业生产开展志愿服务相比,我们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赵闯说,他们引领志愿者们在抗灾救灾、安全生产、社区建设、服务“三农”等方面有的放矢地开展服务,还不定期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绿化、家电维修、扶贫帮困等活动,涌现了很多先进典型。
医护人员、学生在志愿者中占很大的比重,柏基云是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据她介绍,该院志愿者有128人,去年,他们开展了“温馨服务在门诊”等活动,组织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患者提供导医、导诊、预约诊疗、排队、咨询、护送、陪同检查、取送检验报告单、健康查询、投诉等服务,为输液病人送开水、发送医院宣传资料,协助无家属陪同的输液病人做简单的生活护理。“医护人员上班本来就很辛苦,每周只能休息一天,活动却一直坚持下来,每天都有志愿者值班,真的很辛苦”。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官方志愿者组织也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志愿者一般是由团组织号召发动,各单位组织人员参加,从而导致今天你参加,明天他参加的不稳定情况。二是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新颖性。不外乎打扫卫生、修理、测血压、法律咨询,缺少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服务项目。同时,服务过程中,多为志愿者向服务对象的单向行为,青年志愿者在付出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素质提高的效果不够明显,单调重复缺乏新意,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参与热情;而服务对象对此也会产生厌倦感,只观望而不再热衷参与,从而出现青年志愿者没事干、群众一旁看的怪异现象。三是活动开展缺乏长期规划,具有短期性。重要节假日期间,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相对集中,但能建立长期运作机制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相对不多,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
上一篇:淮安市区实体店成网购族试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