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祁安 通讯员 朱爱民
静静穿过淮安城的运河水见证了这座城市又一次向历史的高峰攀登,前一次是因为南船北马的垂青,这一次是因为工业新城的崛起。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淮安寻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线是新型工业化,理念是“工业第一、项目为本”。金融危机时期,全市各地咬紧牙关,靠着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迎来了寒冷冬天后充满万千气象的春的萌动;后危机时期,全市上下抢抓机遇,靠着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动经济列车稳步快速向前行驶,书写着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齐头并进的崭新篇章。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环境趋紧、区域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全市上下奋力推进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1个,开工建设17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堪称历史性突破。
破冰前行,支柱项目撑起一片天
7月13日上午8时不到,淮阴经济开发区早已从夏夜中醒来。在振达钢管三期厂房,一批车载气瓶钢管已经被赶早凉的工人们送上了冷却区,而另一批火红的钢管正出炉。
淮安市振达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陈旭东的眼睛追随着移动的钢管,汗珠顺着他的两鬓滑落。陈旭东是“振达奇迹”的见证者之一,他清楚地记得振达的几个关键节点:一期项目2005年5月份动工,同年10月份投产;二期项目2007年3月动工,同年7月份投产;三期项目2009年9月份正式动工,今年3月份投产。每新上一期项目,振达的结构都在优化,三期生产车载气瓶钢管、液压钢管、高压锅炉管、核电钢管等大口径钢管,生产要求高,附加值也高。尽管今年钢管行业形势严峻、矿粉资源价格不稳定,但振达凭借三期的优势产品,依然笑傲同行。
在年初全市排出的20个1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中,振达三期是其中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今年上半年完全建成投产的一个。步入2010年,虽然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复杂程度超出预期,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上项目特别是上大项目困难重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中,20个10亿元大项目的集体推进破冰前行。除了完全投产的振达三期,富士康三期和今世缘年产2.5万吨优质酒技改工程也已部分投产;天淮公司大无缝、台玻纯碱、淮阴发电第二台热电机组、中盐盐硝联产、淮阴卷烟厂高速卷接包生产线等今年新开工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安邦电化离子膜烧碱项目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即将投入生产;井神盐业60万吨纯碱项目、维科集团毯类及提花织品等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可竣工投产。
再看亿元项目的统计。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个;竣工投产项目4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个。工业投入决定着发展的潜力与后劲,而投入关键看项目。上半年,亿元项目的明显增多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95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三大千亿级产业完成投资160.5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部工业投资的40.6%。
从2009年“工业重大项目推进年”,到2010年“工业重大项目攻坚年”,全市上下延续了上项目的良好势头。而随着工业重大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淮安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也在明显提升。根据构成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七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在省经信委最新公布的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排名中,淮安市位居全省第三;万元GDP能耗水平苏北第一,全省领先。
转型升级,拒绝新的历史性差距
2010年,“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神州大地的最强音。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市委书记刘永忠在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提出,淮安要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新的“淮海战役”,首要的一条就是壮大现有产业优势,努力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产业体系。如何壮大?如何调整?如何构建特色?关键看项目。
电子信息、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市新上项目的主力军。上半年,三大产业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7个,总投资达223.6亿元。
“空降”到淮安后,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上半年,富士康三期工程已有部分生产线投产,挂牌“江苏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经不满足于苏北最大。特钢产业在龙头企业淮钢的引领下,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在淮钢的身边,投资30亿元的天淮钢管70万吨大圆坯深加工项目于今年6月份全面开工建设,投产后可生产世界最大口径的高等级无缝钢管,三至五年内形成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华东地区优质无缝钢管生产基地。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看到了打造中国“新盐都”的曙光。台玻集团、中国盐业、江省盐业三大巨头齐聚淮安,台玻携100万吨纯碱项目来到淮安,中国盐业、省盐业公司先后与淮安市签订30亿元、70亿元的战略投资协议。
淮安是老工业基地,机械、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在淮安工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随着一批新项目的陆续上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在不断加快。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408个,大幅提升了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
金象、金石、淮烟、今世缘,这些淮安工业发展史上的功勋企业,在技术改造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金象减速机引进了3台全国加工直径最大的磨齿设备,机械制造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金石集团实施海底井口采油装置产业化项目,创建了淮安市首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淮阴卷烟厂“十一五“技改项目引进了4条世界最先进的超高速卷烟设备;今世缘酒业投资12亿元进行全流程改造,优质酒酿造技术全国领先。
在主导与传统产业壮大提升的同时,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初具雏形,在大项目的带动下,这些“一步登天”的产业在淮悄然兴起。上半年,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49.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
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并逐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位于楚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国信秸秆发电厂门前增添了“太阳能电厂”的门牌,一座座厂房屋顶上立起了块块太阳能电池板。这个全国首批、省内首个商业光伏发电项目——国信尚德1.5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半年成功并网发电。国信是淮安新能源产业的“先行者”,在其身后,投资30亿元的苏北首个天然气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也取得快速发展,继知名软件企业“扎堆进驻”后,后续项目也“链式跟进”。以淮安软件园为核心,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洪泽安芯智能港产业园、清河动漫科技产业园等五个特色园区“一核多区”的产业布局已经形成。
项目在集聚,产业在发展,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载体,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提供了平台。据初步统计,依托项目实施,淮安市已建立校企合作联盟200余家,拥有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根据盐化工项目实施的要求,淮安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共建科研机构。
一流的项目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追逐一流的项目。今年,天士力帝益决定投资20亿元新上天士力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天士力帝益总经理黄春森颇为得意地透露,他已经为新项目“挖”来一批人才。“一个20亿元的高科技项目需要很多人才,新项目的一大目标就是建设知识产权高地和人才高地。”天士力帝益是全市项目集聚人才的缩影,仅2009年,淮安市通过新上项目吸引海外应用领域科学家和国内应用领域领军人才各6名,与16名市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9名科技型企业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靠项目推进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靠项目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靠项目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靠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淮安在发展新时期,围绕项目建设,坚持一手抓总量提升,一手抓转型升级,两手抓,两手硬,拒绝新的历史性差距,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调整转型升级之路。
深化“4+1”,有形之手推动更有力
招引项目、推进项目、服务项目,在区域竞争趋向同质化的今天,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地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以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举措,强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
2010年元旦刚过,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大会,将新的一年确定为“工业重大项目攻坚年”,建立了领导联动挂钩制、“三榜”通报制、项目定期过堂推进制、重大项目绿卡制和101%满意服务的“4+1”项目推进机制,加大服务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事实再一次证明,高效健全的机制不仅能够形成压力,更能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催生动力。
从市领导到县(区)领导,人人头上有项目。项目如何,领导有责。挂钩天淮钢管项目的市委书记刘永忠,为了这个对淮安特钢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大项目,亲自率队一次次奔赴天津,不遗余力,不厌其烦,用想干事的真诚、干好事的决心和能干事的能力,打动了天津市领导,打动了天管集团的高层人士,促成周恩来总理家乡淮安的淮钢和周总理第二故乡天津的天管成功携手,推动淮钢和天管共同投资的天淮大无缝顺利开工。市长高雪坤挂钩富士康三期项目,充分利用与台商良好的人脉资源与富士康高层加强接触,全面考虑富士康在淮用工以及员工户口安置、社会保险、子女就学等社会保障问题,加快建设功能配套区域,推动富士康这个IT航母在淮年年增加投入、年年有新项目。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戚寿余则挂钩台玻100万吨纯碱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开工前的各种难题。
领导联动挂钩制是考验,“三榜”通报制则是鞭策。市里定期对全市工业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新开工项目榜、新竣工项目榜、快进项目榜三张榜,公布各县(区)、淮安经济开发区新开工项目数和新竣工项目数,营造了紧张快干的浓烈氛围。
如果说通报制是一根鞭子,那么项目定期过堂推进制就是一剂良药。市委、市政府每年两次对各县(区)新开工和新竣工投产项目进行大规模现场观摩,查找问题,现场会办。市经信委则牵头对各地项目建设情况月月分析过堂,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
今年淮安市还创新性地为41个工业重大项目颁发了绿卡,减免项目收费,简化办事程序,开通项目服务热线。在为项目服务过程中,坚决推行101%的服务,对企业提出的合情合理的要求做到100%满足,在此基础上,用主动、创新、高效的服务争取1%意想不到的满意,让项目服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有形之手”的有力推动下,全市工业重大项目攻坚成果喜人,催人奋进。淮安要建设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美丽富庶之地,工业是脊梁,挺起了这副脊梁,淮安的崛起振兴之路虽任重道远,但曙光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