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刘老庄连》正式出版发行

《刘老庄连》正式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 2011-03-17 09:07  关注度:2910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刘老庄连》全书共11.5万字,分为“永远丰碑”、“光荣连队”、“深切缅怀”、“专题研究”四个部分,生动再现了68年前那场可歌可泣的战斗场景,详尽描绘了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记者 李培娟 通讯员 刘绪年

淮安日报讯: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壮烈殉国68周年之际,由市委党史工办、淮阴区委和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编纂的《刘老庄连》一书正式出版,市委书记刘永忠为该书作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范学恕出席昨天下午的首发式并讲话。

《刘老庄连》全书共11.5万字,分为“永远丰碑”、“光荣连队”、“深切缅怀”、“专题研究”四个部分,生动再现了68年前那场可歌可泣的战斗场景,详尽描绘了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范学恕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在全民族的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通过出版《刘老庄连》这本书,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心系群众、将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气贯长虹的民族壮歌——刘老庄战斗的前前后后

  刘老庄是苏北淮阴一个普通的村庄,68年前发生在这里与日军殊死相搏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从此使这个村庄与“铁军”的一个连队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荣光联系在一起。

日伪蠢蠢欲动  我军严阵以待

1942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为了把中国变成扩大侵略的后方基地,日军将侵华兵力的75%和全部的伪军集中到敌后战场,对抗日根据地不断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在华中战场,日军华中派遣军所辖14个师团的21万人,其中11万人加上伪军15万人,用来进攻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苏北地区,从1942年11月中旬到1943年4月,日军发动了对根据地的第二次大扫荡。

为适应反扫荡斗争的需要,苏北全区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1942年11月,成立了苏北区党委和苏北军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兼任区党委书记和司令员、政委。淮海、盐阜两个区党委均改为地委,两个军区亦改为军分区。同时,实行精兵简政和主力地方化,除留一部作为领导机关警卫和机动作战外,主力其余部队都以营、连为单位,分别划到各县区,与地方部队结合,加强地方武装力量。

11月14日,日军以第十三军第十七师团藤原联队为主,纠集伪军第三十六师李实甫部,计8000余人,由泗阳、淮阴、涟水和南新安镇等地同时出动,合击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沭阳县小胡庄、张圩、陈圩,妄图一举消灭淮海根据地指挥中枢,进而伪化淮海地区。

日伪军对淮海区的“扫荡”即将结束之时,抽调驻华北的第三十五师团和驻华中的第十五、十七师团各一部,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主力及苏北各地伪军,共2万余人,由第十七师团中将师团长酒井康统一指挥,准备大举“扫荡”盐阜区。

为保证领导机关的安全,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于1942年12月25日离开阜宁县停翅港,向淮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转移,1943年1月10日到达盱眙县黄花塘。

根据军部指示,新四军第三师决定由张爱萍指挥第八旅、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及盐阜独立团,坚持在盐阜区内线作战;黄克诚率师部机关及地方党政机关转移至盐东地区指挥反“扫荡” 作战;第七旅主力转至淮海区和第十旅相互配合,策应内线作战。

1943年2月12日,日伪军分南北两路合围“扫荡”盐阜区,以包围歼灭新四军军部和第三师及国民党韩德勤部。日军首先集中南线和西线兵力合击韩德勤部,并以部分兵力对新四军第三师实施佯攻。韩部一触即溃,一部投敌,大部退入新四军第三师根据地。

韩德勤部退入第三师根据地后,背信弃义,亲率其主力,偷渡运河,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山子头、界头集、金锁镇一带,并暗中勾结安徽王仲廉部,企图东西夹击新四军。

为粉碎韩德勤等的阴谋,新四军采取先礼后兵的方针,经一再向韩德勤劝告无效后,军部被迫决定进行反击战。根据陈毅代军长的命令,除原驻淮北的第四师主力外,还抽调第二师第五旅、第三师第七旅于3月17日分别赶赴指定地点,待命行动。

击退疯狂反扑  勇士壮烈殉国

日军第十七师团一部在向淮海区撤退途中,沿途继续“扫荡”,寻歼分散活动于这一带的新四军主力。3月17日,在接到陈毅代军长的命令后,七旅十九团将活动在淮(阴)涟(水)地区的部队迅速集结,星夜向山子头进发。由于连日与敌激战,十分疲惫,十九团二营(欠五连)未能及时赶到集中地点,遂宿营刘老庄,准备第二天拂晓追赶大部队。

3月18日一大早,部队准备开拔。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稀疏的枪声,跑反的老百姓说:鬼子来了!二营四连迅速占领阵地,做好战斗准备,掩护部队和群众撤离。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斗。这样的战斗,对于16岁就参加红军,先后经历过长征和平型关大战的连长白思才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他从十九团作战参谋调任四连连长后,在与日伪军的作战中,率领四连打过多次硬仗、恶仗,对自己的连队也非常了解:从苏鲁豫地区的游击队上升主力以来,在十九团这个由南昌起义时的教导团、长征时的红一军团突击四团、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改编过来的新四军主力团的大熔炉中,部队成长迅速,战斗力不断增强;指导员李云鹏,1936年就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被选送延安抗大学习,曾任一一五师文化教员;副连长石学富、一排长尉庆忠、二排长蒋元连、三排长刘登甫也都是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优秀军事干部。眼前这批敌人,如果人数不多,四连可以将其打回去,如果是大股敌人,则可先迟滞敌人,为跑反的群众和部队转移争取一段时间,随后沿交通沟撤出战场。

交上火不久,白思才等人就发现敌情远超过预计。据战后我军和日军相关史料综合分析,此战日军人数有1000多人,装备精良,仅大小炮、掷弹筒就有百余门(具)。待阻滞敌人的目的达到后,四连立即沿交通沟转移。没走多远,发现交通沟断头,这时大批敌人压了过来,四连已无法撤出去,顿时陷入重围。

为取得弹药补给,指导员李云鹏决定组织突击小组到阵地前沿抢日军尸体旁的枪支弹药。老红军、一排长尉庆忠主动站了出来,带领突击小组爬出交通沟,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抢回了一批枪支弹药,可尉庆忠在撤回途中却不幸牺牲了。

接着,敌人又发起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冲锋,但是,每一次都是抛下一些死尸狼狈逃窜。炮击中,白思才右手被弹片炸伤,苏醒后继续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这时李云鹏也几处负伤,在炮火中顽强坚持写好战斗报告,白思才在上面签了字。报告叙述了战斗情况,并请求批准他们火线接纳新党员。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我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由于数次冲锋无效,敌人改变了战术,集中所有山炮、步兵炮、掷弹筒,向四连阵地轰击。四连指战员凭借着比钢铁更坚强的革命意志,在一段不长的交通沟(又称“抗日沟”)里,顽强抗击。工事被摧毁,立即修复;掩体炸塌了,背包填上去;人员负伤了,包扎起来继续战斗,任凭敌人炮弹再多,轰击再猛,四连依然人在阵地在。

炮火仍在继续,白思才和李云鹏在炮火中察看了连队的情况。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全连只剩下不到一半了。更为严重的是,子弹也快打光了。这时敌人新的更大的冲锋即将开始。在这紧要关头,连部决定,放弃突围,最后一次迎击敌人的冲锋,更多地杀伤敌人。白思才下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机枪使用,轻机枪全部拆散,步枪也拿下枪栓,装上刺刀,准备肉搏战。该毁掉的枪支全部拆毁了,零部件一一埋入地下,文件和报刊也都销毁了,决心不让敌人捞到一点东西。炮火的浓烟把太阳都遮住了,昏天暗地。敌人又开始进攻了,他们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四连的勇士们,紧握着手中枪,纵身跃出战壕,冲向敌群……

当夜幕降临阵地时,喊杀声终于停下来了。淮阴县张集区区长周文科和联防大队长周文忠带领地方武装赶到刘老庄时,阵地上的硝烟尚未散尽。在白天这场悲壮的搏斗中,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四连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但日军也付出了死170余人、伤200余人的巨大代价。交通沟里,弹药射尽了,手榴弹掷光了,短枪、步枪没有一支是完整的,全部折断、摔碎,82位勇士没给敌人留下一星半点的“战利品”。在收殓烈士遗体时,意外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年轻战士,他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难耐的伤痛,断断续续地向大家叙述了战斗的情况。但是,由于伤势太重,失血过多,这位年仅24岁的战士,不久也与世长辞了。

红土有幸埋忠骨  英烈美名万古传

3月18日,刘老庄战斗打响时,山子头自卫反击战已取得重大胜利,至下午2时左右,山子头自卫反击战全部结束,全歼韩德勤总部、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主力在连夜开赴山子头过程中,因陈毅代军长军令在手,团长胡炳云虽料到四连可能会遇到一场恶战,但主力只能前进不能回头增援他们。当四连全部殉国的噩耗传来,将士们无不万分悲痛。

3月29日,十九团在郑潭口小学院内召开追悼大会,隆重悼念为国捐躯的战友。同时,将四连在刘老庄抗击日军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向上级写了报告。当地党委立即做出决定从淮涟地方部队涟水县总队抽调82人补入三师七旅十九团,重新组建二营四连。为弘扬烈士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新四军三师党委命名十九团四连为“刘老庄连”,并将3月18日定为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日。

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淮阴人民当天含泪收殓了烈士的忠骸,并于三天后为八十二位烈士举行了公葬,为烈士筑起了一座三丈高的土墓,墓碑上写着 “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八十二烈士公墓”。1946年重建烈士墓,同时兴建了烈士陵园。陵园四角建有台阁,园中建了“壮志亭”、纪念堂,栽植了松柏和杨柳,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墓铭“八十二烈士墓”,并题赠挽联:“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还撰写了碑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的题词是:“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副师长张爱萍的题词是:“八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多,美名万古传”。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部队仍然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新的英雄们……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使敌人胆寒的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全排壮烈牺牲的马城村坚守战,黄烟洞保卫战,全连八十二人全部壮烈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南北岱崮坚守战,韩略村伏击战,甑家庄歼灭战,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八十二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他还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肯定,“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