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认清九大关系,整合淮医资源

认清九大关系,整合淮医资源

发布时间: 2011-03-30 20:54  关注度:2686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淮医品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历史与开创未来相结合的创新产物。“十二五”期间,淮医品牌要寻求新的、更大的突破与跨越,就必须认真盘点“十一五”的发展成果,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的成功经验。

“十二五”期间,全市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放发展为路径,以“瞄准上海,放眼世界”,实现领先区域、争先全国、融入国际、弘大淮医、建设大区域品牌为目标追求,以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医改,全面开创淮医跨越发展、健民惠民的新格局。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未来5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把淮医建成大区域医疗品牌,农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创成国家级医改示范基地,三级医疗机构要建成多个部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把中国淮医论坛建成海内外极具活力与影响力的学术论坛(简称为“一大品牌,一大论坛,两大基地”)。不断健全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实现淮医新的跨越发展,我们要强化“三大理念”、抓好“三大战略”、实施“十二大工程”。

三大理念:坚持开放发展观;弘扬淮医精神;倡导“三转一响”的公仆医仆意识。

三大战略:开放发展战略—“瞄准上海,放眼世界”;人才发展战略—“人才聚淮、人才安淮、人才兴淮”,“人尽其才”;统筹发展战略—“抓龙头、描龙眼、展双翼”。

十二大工程:①“淮医科技进步奖”工程;②“中国淮医论坛”工程;③“三二一”医疗质量提升工程;④高层次人才招引及“海外淬火”工程;⑤新技术引进应用工程;⑥重点专科建设滚动管理工程;⑦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淮医文化节;⑧“淮医金牌奖”两年一度评选工程;⑨“中国淮医名人馆”、“淮医国医馆”品牌打造工程;⑩“淮医医德医风年度人物”评选制度;《淮医列传》丛书编撰工程;年度“淮医学术成果展示平台”。

一、淮医品牌与“十一五”建设成果的关系

淮医品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历史与开创未来相结合的创新产物。“十二五”期间,淮医品牌要寻求新的、更大的突破与跨越,就必须认真盘点“十一五”的发展成果,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的成功经验。

纵观“十一五”,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开放的发展观,才能进行科学的发展定位;只有坚持品牌建设,才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跨越发展。只有坚持重点专科建设,才能落下淮医品牌打造的“画龙点睛”之笔;只有坚持全力托举人才,才能形成淮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坚持科学的考核,才能形成竞争发展的浓烈氛围;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宗旨,才能为淮医这棵参天大树寻求根深叶茂的肥田沃土;只有艰苦奋斗、自强奋斗、不懈奋斗,才能创造跨越发展的佳绩;只有坚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才能营造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淮医品牌与医改的关系

医改是国家在新时期新阶段对医药卫生事业总体的发展思路,淮医品牌建设是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政策,及中央医改精神所形成的、富有淮安特色的全面发展思路和行动方案。二者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一致、一个贯通”上:即为民宗旨一致,发展主题一致,实现路径相贯通。

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不能希望医改会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坐着等什么都会来,它需要我们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去建制度、创机制、抓落实、谋发展。举例来说,绩效工资实施后,乡镇卫生院中骨干人员的工资还会有所下降,如何调动其积极性,是需要我们去应对的!还有,公共卫生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后,是不是要等着政府来兜底呢?经验告诉我们,依靠政府兜底的日子是不宽裕的!要想过好日子,实现跨越发展“开大船”,就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如果政府兜底的水位相当于两米,那么,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水位提高、提高、再提高。水位提高一米,你就有三米的航行空间,提高两米,就有四米的空间。水位越高,发展空间就会越大,我们这艘船的吨位就越大。

推进淮医品牌建设要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我们要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辛勤努力,借医改的“东风”,把我们的“一亩三分地”耕耘好,不断地积聚淮医品牌发展新优势、大优势。

医改是国家给我们的“东风”,是国家为我们行业搭建的发展大平台。大平台就意味着大关注、大投入、大政策、大展示。大平台上有大风浪,因为改革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作为卫生系统的管理者应该明白,医改既有“莺歌燕舞”,又有激流险滩,我们的管理能力、驾驭能力、判断能力,处理复杂事情的决断力,都会在这个大改革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各级卫生行业管理者、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要注意把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改的期望值引导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我们就会被来自领导、群众、自身队伍等各方面的“不满意”所淹没。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立体的、多方位的看待医改、思考医改,正确把握它的走向与发展脉络。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争取投入最大化与依靠自身创造积累,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快乐地工作,充满自信地、积极地干好每件事情,并使医改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我们的奋发作为。

三、淮医品牌与淮医文化节的关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任何一个著名品牌的诞生、成长、成功,都是一个艰难的、不屈不挠的,任凭风浪起,稳坐把舵台的,矢志不移地不懈进取的奋斗历程。经过两届文化节的打造,淮医品牌,可以说在市内长了卫生人的志气,在省内增强了淮安人的底气,在国内聚了医学名家、大家的人气,在海外是初有名气。实践证明,淮医品牌的打造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个全方位、全天候、一砖一瓦地垒积的过程,需要我们一茬一茬、一代一代淮医的不懈接力。

我们举全系统之力举办中国淮医文化节,就是出于上述的目的。中国淮医文化节首先是惠民节,因为它的根深深扎在了健民、安民的沃土上。它是品牌节,依托的是淮安这座历史名城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传承的是中医中药五千年的精髓,融合了现代西医的精华。它是人才节、发展节,这一平台为托举、培养一大批淮医人才而设。通过这个平台使我们的事业实现了“骨头长肉”式发展,如:在人才上,我们始终坚持“移大树”与“育树苗”同时并举,培养我们留得住、用得上的专家;在技术引进与合作上,我们坚持做到了立足淮医、立足淮安,进行沪淮、京淮合作,走靠强靠外、借港出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发展之路。

“淮医”、“文化”、“节”!这里共有三个词,包含三层意思。

淮医是淮安历史文化的瑰宝!谈淮安的悠久历史与文明不能没有淮医。为弘扬淮医文化、弘大淮医,我们办一个节,这个“节”只是一个载体,一种象征,一个民俗化的文字表达。因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里,“节”总是一种聚人气、享快乐、庆祥和、展成果,继往开来的大团圆、大聚会、大交流。因此,我们便把淮医文化与“节”相焊接,把淮医这一“瑰宝文化”通过“节”来民俗化、通俗化、大众化!并期望通过这一个“节”,使白衣天使这一神圣的职业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经意地亲近交流。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它取名“文化节”而狭隘地理解为艺术活动,它囊括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一切方面,一切内容。应该看到,淮医文化节与传统的节庆和经济性节庆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借传统节庆的形式,去谋经济节庆式的发展。因此,它是社会事业发展与淮医品牌打造、展示的大平台、大校场。

之前,我们曾考虑到现在各地办节太多,可谓五花八门,打算以一个更合适的名号来替代“节”,但经过广泛的讨论与征集,目前还未发现更合适的方案,同时考虑到我们的淮医文化节三年来已深入人心,在市内外、海内外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淮医文化节已形成了自己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们在征得卫生部领导的首肯后,决定沿用这样一个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名字!

中国淮医文化节是应运而生、顺势而为的。医药卫生行业是大系统,但就像中国之于世界是大国而非强国一样,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劳作、奉献以及智慧的创造并没有为我们行业赢得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工作“运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里,社会想了解我们,但难以一时看得清楚,而我们又没有用足够的精力去客观地、全面地、智慧地展示自己。于是,我们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惑中,在解决应接不暇的纠纷和矛盾的艰难徘徊中,往往由被误解到被责难。淮医文化节就是在团结自强、联合自强、整合自强的强烈行业需求与呼声中应运而生的。

一个品牌的打造,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种酝酿,需要一个契机,需要一种推动力。淮医文化节就是淮医品牌的“运载火箭”,它倡导开明开放、创新创优、强强联合;它助推沪淮、京淮合作,使得我们在对外合作、交流、脱产与出国进修等方面,不做不行、不只争朝夕行动不行。经过三年的努力,淮医品牌形象在艰难而快速的提升,我们连续在软环境测评中,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的满意度大幅度攀升。

今年的文化节,我们的116个乡镇卫生院将继续联手开展为百万农村老人实行十项免费健康体检。同时,与台湾快乐医疗团联手开展惠民大行动,举行中医五千年六大名人故里代表淮安G6峰会,以弘扬华夏文明、弘大淮医。

可以看到,淮医文化节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优与强医惠民的活动积极地、黄钟大吕般地、大张旗鼓地、名正言顺地把发展的压力与责任传递给了每一级管理者、每一位专家与医务工作者,把敢为人先、争为人先的精益求精,不停进取的使命感,通过金银牌、名人馆、列传等形式光环般地传递给了我们全行业的每一位同志,应该说,这就是文化节之于淮医大发展的无量功德。

四、淮医品牌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

国难思良将,国泰民安思良医。在和谐发展的时代,健康幸福成了人类的根本需要,能够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良医名医已成为社会急切需要的稀缺人才。对于我们卫生系统而言,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这是我们事业生存发展的依靠,是我们淮医品牌打造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在去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把人才分为三大类:即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企业人才。对我们卫生系统来说,这三种人才都需要。因为我们的医院并都不是全额拨款单位,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财政,而要面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所以不管是管理人才,还是技术人才、经营性的企业人才,我们都不可缺少。

就技术人才来讲,这是我们的主力军,是淮医品牌建设主赛场上的“得分手”、“助攻手”和“守门员”。

今年,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实施人才建设“十一大举措”以及“四大托举”工程,这是我们人才工作的主抓手,绝不能动摇。要继续创新完善相关措施,努力实现“一个转变”、“三个兼顾”,实施“三级联动”。

“一个转变”:由招才引智向选才选智转变。

“三个兼顾”:“移大树”与“育小苗”同时进行;“请进来”和“送出去”同步实施;高学历、高潜力人才与高职称、高实力专家并重。

“三级联动”:市、县(区)、乡三级医疗机构都要注重各自层次的人才引进。今年,为适应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淮阴卫校专门开设中医药培训班,为乡村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

今年,我们还将专门设立“著书立说资助奖”。对于全系统个人成书并公开出版发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著,我们将从科教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以奖代补。

下面,就管理人才谈一谈。对于卫生系统来讲,紧缺的是医学专家,是顶尖专家、大牌专家,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让我们“身在其中而难识庐山真面目”的、与医学人才同样紧缺的是管理型人才,特别是一流的管理人才。医改要大推进,卫生要大发展,民生要大关注,这就需要我们行业要有一大批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干部(李源潮语),来充实到我们的各级管理岗位。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政治家的敏锐、企业家的胆识、科学家的品质、慈善家的胸怀、创业者的责任的管理型人才。

对医学科学者来讲,其通往学术高峰的道路十分艰辛。生命科学的奥秘如“壁垒”一般深厚,它需要我们医学科学家用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几代人、几十代人的毕生努力去研究、探索、解决。打个比喻说,它需要我们医学科学家们组成的“轰炸机编队”,对这些“壁垒”和难关进行轮番的、多批次的、长途跋涉式的、愚公移山式的“轰炸”,甚至需要全人类协作式的“轰炸”。在这艰难的进攻过程中,在这长途奔袭的征途中,“轰炸机编队”需要有“战斗机编队”的护航,而组成这支“战斗机编队”的就是我们医疗机构的管理与决策中坚。尽管我们的管理者也一直在履行这个职责,但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战斗机编队”在护航过程中,往往更多关注的是严惩轰炸机编队中的“变节者”,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力量分配上,我们每每轻视了对“来犯者”的预警、防御、反击和主动出击。

作为一流的管理队伍,应该既对内惩罚极个别“变节者”、督促掉队者、助帮困难者、救济应急者,同时又要时时做好迎战外敌入侵的准备。要通过我们的力量展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潜在的入侵者望而胆怯,不敢对我们的“轰炸机编队”心存觊觎。可以说,淮医品牌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管理者有多高的眼界、多大的胆识、多宽的胸怀,取决于我们“护航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我们的管理者能护航到哪里,深信我们的专家们就能攻击并取胜到哪里,我们的管理者能护航多远,淮医品牌就能走多远。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发奋努力、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去改变那种被动的防御与被攻击,少做一些兵临城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城下之盟。

当然,我们管理者既是护航者,又是执法者,它好比是足球比赛中的“裁判”。在赛场上,即使像贝利、罗纳尔多这样的优秀得分手,如果遇到“黑哨”,那也只能望球兴叹。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的管理者、决策者、当家人、领头雁始终要以淮医为家,做医生的公仆,做百姓的公仆,“先医生之忧而忧,先患者之忧而忧”。我们的技术人才能否引得来、能否留得住、能否用起来,全在于我们的干部队伍能否甘为孺子牛,能否甘当公仆、医仆,能否甘做众人梯。

须知,今天在座的都是淮医管理层和技术层的精英,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淮医品牌就连淮安也走不出去,祖宗留给我们的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将不再是天医星下凡的地方,也不再是天医星这样的名家大家创业执业、造福于民的地方。到那时,我们真的要被开除“球籍”了!

五、淮医品牌与重点专科建设的关系

重点专科之于淮医品牌,犹如山峰之于高原。淮医是峰峰相连的高原,而重点专科就是淮医高原上的山峰,淮医领军人物是飘扬在山峰上的大旗。没有重点专科,淮医就是没有高原和山峰的“一马平川”。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把重点专科作为打造大区域品牌的重要工作,并创新了“滚动管理”的办法来强抓。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重点专科的建设和考核标准。

“瞄准上海,放眼世界”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准则。重点专科是淮医接轨上海的先遣队,是淮医攀登医学科学高峰、走向世界的急先锋。我们推进重点专科的努力,就是要像地壳运动那样,去“抬升高原,独立秀峰”!“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每个三甲医院都要争取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每个三级医院都要有省级重点专科。

六、淮医品牌与软实力的关系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淮医的软实力是指除硬件设施、人才之外的一切淮医文化。

淮医是淮河文明的一颗明珠。淮医精神、品牌、开放发展观、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创新能力及其淮医广泛的社会公信度和美誉度,构成了新时期淮医软实力的丰富而鲜活的内涵。它是一种业已形成的、经久不息的、不可磨灭的、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的生存力与展示力;是时时处处体现出的对趋势的预见和规律的把握的整合力;是敢为人先、敢干大事、能成大事的创造力;是不可替代的行业标识;是昭之于世、潜于人心的无形资产。

软实力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最大的软实力。大家看到,在品牌与品牌之间,只有强强联合,才能相得益彰。世界上最大的软实力品牌就是美国!微软、爱因斯坦、哈佛、西点军校只是这个大品牌下面的子品牌!美国这个超级母品牌非但没有影响众多子品牌的发展,而且为子品牌的成长、做大营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最终使子品牌日新月异与层出不穷。事实说明,只有这种母子相依、共存共荣,才能母成沃土,子成巨擘;同样,也只有大品牌才有这样的大优势、大托举、大平台和大景观。

淮医的软实力要通过多种形式来锻造与锤炼、灌溉与培育、弘扬与光大;淮医的软实力需要每一名淮医用毕生的行动和精力去呵护、去滋养。在软实力的打造方面,我们要着力抓好三件事:一是医德医风,二是优质服务,三是宣传典型,弘扬正气。

牢固确立“四大意识”修养我们的医德医风。去年,我们倡导并确立了“人命关天意识、百姓至上意识、行业团队意识、人文关怀意识”,并以之来打造令人推崇的淮医形象,有效地提高了淮医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创新理念,全面推行101%服务。“100%的服务”与“101%的服务”,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不仅仅在数字的变化上,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市委刘永忠书记说:“101%的服务体现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服务意识、一种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创新工程。”

宣传典型,弘扬正气。

七、淮医品牌与平安建设的关系

平安建设是淮医品牌的生命线,是我们头顶上的“天”。我们要时刻怀着敬畏之心、忧患意识予以重视和重抓,没有平安创建,淮医品牌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压倒一切”的监管机制;要建立医患纠纷大调解机制;要建立医患纠纷交办督办机制;建立平安创建考核奖惩机制;建立查处非法行医长效机制;坚持依法行政。

八、淮医品牌与“15分钟健康服务圈”及公共卫生的关系

淮医品牌的打造成就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淮安农村15分钟健康圈的做大做特做亮,助推了淮医品牌在全国的积极影响。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两手抓”,巩固强化“四大机制”建设,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并重抓奖惩。

“两手抓”:一手抓五大体系建设,一手抓乡村一体化。

五大体系:一是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二是标准的卫生信息体系;三是低廉的费用负担体系;四是规范的巡回医疗体系;五是有效的机构管理体系。

乡村一体化建设。村卫生服务站要分别依托乡镇卫生院进行规划建设,各展优势进行便民、惠民的服务。强化“四个一”管理:即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排名、一年一分类、一年一通报,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工作,同时,出台相应激励措施,从甲类和升级晋类乡镇卫生院中评选优秀乡镇卫生院;申报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晋升二级医疗机构等均从甲类乡镇卫生院中选定;选派甲类乡镇卫生院院长到境外、国外进修考察。

公共卫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淮医品牌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预防为主”,全面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九、淮医品牌与“十二五”规划及中医药的关系

淮医“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是一个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规划精神的过程,是坚持淮医开放发展观,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世情、势情、时情发展演进而顺势而变的过程,是一个凝聚三万淮医智慧与合力的过程。为此,要围绕“一大品牌,一大论坛,两大基地”的目标,不断努力,创造卫生行业品牌区域版图上的“淮医优势”。要坚持“六个接轨”:上与民生政策相接轨;下与百姓需求相呼应;内与名家名科相协调;外与国内外各院相联系;前与十一五经验相承接;后与大区域品牌相递进。

中医是淮医之根、淮医之本。是让当今淮医之西医也倍感身出名门之幸的源头活水。大力发展中医药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正确认识淮安市中医药发展的现状;二是用发展的理念定位现代中医和中医院;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塑淮医中医特色。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