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京安
人民日报消息:江苏省淮安市日前向社会公布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新增公共租赁住房6000间(套),比上年增加50%。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看天空蓝不蓝、看湖水清不清、看老百姓的口袋鼓不鼓,是我们检验发展成果的三把尺子。”近年来,“三把尺子”促淮安每年将新增财力70%用于民生改善,“民生蛋糕”越做越大。
“十一五”以来,淮安市围绕“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推进“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五大建设,人均GDP达到4160美元,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34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3倍和2.9倍;财政收入达到31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41.43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和5.3倍。经济发展了,淮安市委、市政府不断增强厚待百姓之力,将民生工程放到优先必保的地位来安排。
淮安每年兴办10件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完善共有产权房等住房保障机制,环境综合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前列。以在苏北率先实现医保体系城乡全覆盖为标志,民生保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33元,率先建立农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城乡“尊老金”制度,城乡低保在应保尽保基础上补贴标准提高一倍以上,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比2005年提高4倍,覆盖率达99.9%。
淮安还率先启动“特困群体助保工程”,目前已累计为6089名困难职工办理助保手续,发放助保贷款3254万元。2010年,淮安市委、市政府投入120多亿元,实施了213个事关民生大计的重点项目,涵盖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乡困难家庭救助等诸多方面。(原载2011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上一篇:国台办领导盛赞淮安对台工作
下一篇:淮医文化节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