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筱葳 通讯员 单君
淮安日报讯: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淮安市于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十二五”期间,淮安市将完成新兴产业项目投入和销售分别超过1000亿元,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2%,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20个,培育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20户、营业收入超百亿的新兴产业集群5个。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淮安市工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长。特钢、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凸显而出。三大产业2010年销售总额超千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50%。淮钢成为全国最大的管坯钢生产基地;富士康成功落户并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跃成为销售超300亿的主导产业;台玻集团、中国盐业集团、省盐业集团三大巨头齐聚淮安,中国“新盐都”正在加速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显“一步登天”的喜人态势。天士力帝益药业蒂清、右佐匹克隆等一批国家级新药投入批量生产;永江新能源、金太阳电力等光伏产业链项目部分投产,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以淮安软件园、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洪泽安芯智能港产业园、清河动漫科技产业园等“一核四区”为载体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一步跨上产业发展的前沿。
“意见”表明,“十二五”期间,围绕构筑具有淮安特色新型工业化体系的目标,淮安市将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一批重点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将淮安市打造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新盐都”、中国“凹土之都”、新能源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苏北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高地和全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区。
“意见”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带动、特色园区集聚、科技创新引领和龙头企业培育四大工程,促进产业规模“双倍增”,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是今后五年淮安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实施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即每年实施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0项,以大投入和大项目拉动支撑新兴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国宝空调、2×180MW燃机发电项目、30万KW风电项目、永江新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与中广核集团的合作,加快推进400万KW核电项目,确保“十二五”期间启动建设。按照产品有特色、发展有空间、示范效果好的要求,加快五大产业的特色园区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太阳能光伏、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形成区域优势明显、产业配套齐全、在全省有影响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全市新兴产业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校,通过政府资助,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五年内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20个以上,建设一批公共创新机构,形成结构合理、设施优良、运行高效的支撑体系,确保每个新兴产业、每个产业基地都有创新平台。突出重点、内引外联,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带动力,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育20户以上销售超10亿元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