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楚州:“六大板块”打造文化旅游名区

楚州:“六大板块”打造文化旅游名区

发布时间: 2011-04-08 22:13  关注度:2652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走进楚州景点景区,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其中。“淮安府署”里奏出的民间古曲悦耳动听,河下古镇里的“非遗产品一条街”丰富多彩,古文楼里飘出的淮扬菜香令人赞叹,吴鞠通中医馆里展示的山阳医药博大精深……

■通讯员  刘洪成  葛 颖

在楚州,一处处胜景令人目不暇接:恢宏壮观的漕运博物馆,古韵新姿的河下古镇,历史厚重的淮安府署,精雕细刻的古城墙遗址公园,水清树绿的里运河风光带和高耸入云的五星级大酒店。特别是《西游记》摇篮吴承恩故居,让人领略一代文学大师的风采和西游记文化的精髓。

近几年,楚州按照“提升境界、打造精品、留下经典”的要求,瞄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打造”,陆续投入几十亿元,实施了30多项文化旅游建设工程,全面打造“六大文化旅游板块”,即以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景区板块”;以千年古镇河下为主的“古镇风光板块”;以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吴承恩故居等为主的“名胜古迹板块”;以古运河沿线萧湖、勺湖、月湖和运南闸水上立交、水利枢纽为主的“休闲观光板块”和“农业生态板块”、“文化基础设施板块”。随着六大文化旅游板块建设的强势推进和去年《西游记》文化旅游年的举办,一批经修葺、扩建、复建、改造的旅游景点景区,正以崭新的美姿陆续向游人开放。

作为“名胜古迹板块”龙头的中国漕运博物馆将于4月8日正式开馆,她是我国目前唯一反映中国漕运历史和文化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该馆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分地面主体两层和地下一层,地面建筑采用我国明清时期江淮流域的建筑风格,总体呈“品”字形布局,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朴美观。地下面积有5100平方米,由漕运专题展区和楚州精品文物展区组成。其中漕运专题展区包括序厅、漕运历史厅、漕运文化厅和漕运城市厅。馆内展厅打破了传统陈列式博物馆模式,通过180°巨幅投影、4D影院、互动多媒体装置、场景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声、光、电数字音像和大量史料、文物、图版等,全面展示了历代漕运的恢宏历史和灿烂文化。

有着640年历史的淮安府署,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时任知府姚斌在元代沂郯万户府和五通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安府署占地4万多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其500多平方米的大堂体量为全国现存地方衙署建筑之最。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书吏用房和反映知府及家人生活起居的“青玉堂”等。东路主要建筑有古戏台、?侯祠、宝翰堂、藤花厅、集贤堂和后花园等。西路为正在待修的军捕厅等。整个府衙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弘。

历尽千年沧桑的河下古镇,坐落在古运河畔,仅有2平方公里面积,历史上曾有22条街、91条巷、13坊、70余座园林建筑。这里钟灵毓秀,名人辈出,兴汉三杰之一的大军事家韩信,汉赋鼻祖枚乘、枚皋父子,宋代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清代温病医学家吴鞠通等都诞生或发轫于此。明清两代河下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素有“中国进士之乡”、“《西游记》文化摇篮”之美称。作为明清时期最为繁华兴盛的河下古镇,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保护性开发,先后打造了“一河、两街、五景”,实施了一项项“复原”修缮工程。精心修复的1500米长的石板街上,古文楼、吴鞠通中医馆等一个个“百年老字号”,在造型独特典雅的灯笼、店旗、老牌匾映衬下,尽现千年古镇昔日的繁华和古朴。古镇北入口——承恩坊,错落着几十栋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的临河水街纵横交错,形成了观光、休闲、购物、餐饮等六大特色业态。

位于楚州东南角的古城墙遗址公园,是楚州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经典之作。徜徉在公园内,凝重的古城墙、高大的“魁星门”城楼以及穿墙而过的3个半圆拱门,蔚为壮观,让人感受到楚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已经修建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正在建设的龙光阁和高标准的商务会所,构成了融人文、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古城新景观。

如果说有形的文物遗存是百万楚州人民的宝贵财富,那么,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精神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楚州挖掘抢救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就有7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民间古曲——“十番锣鼓”,去年成为上海世博会展演节目。这种有着20多种曲牌,分为器乐、唱腔、打击乐三个声部的古曲,唱腔优美、韵味十足、独具特色。此外,南闸民歌、泾口高跷、车桥剪纸、车桥跳判、山阳医药和一批地方名菜、名点佳肴的制作技艺,还有闻名中外的博里农民画等,都已成为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大餐”。

走进楚州景点景区,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其中。“淮安府署”里奏出的民间古曲悦耳动听,河下古镇里的“非遗产品一条街”丰富多彩,古文楼里飘出的淮扬菜香令人赞叹,吴鞠通中医馆里展示的山阳医药博大精深……

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的打造,特色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挖掘,给楚州扩大了名气,增加了人气,提升了商气,聚集了财气。今年,楚州预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5亿元,已成为红色经典游、名胜古迹游、古镇风光游的绝佳去处。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