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姜万生 王新建 马兆万
淮安日报讯:涟水县大力实施“阳光雨露”工程,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和广大党员主动关爱农村留守群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关爱留守儿童,打造温馨港湾。该县留守儿童达12000人,约占儿童总数的18%。很多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有的存在厌学情绪,有的存在性格缺陷,有的存在行为偏差。为此,该县全力构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网络,新增投资10亿元,按照省定标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90%的留守儿童得到了寄宿制学校全方位的关怀;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对活动,组织学校党员教职工、机关党员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党员代理家长”等服务,担当留守儿童的义务监护人;开通亲情电话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目前,全县近3000名党员与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有1300名女党员加入爱心妈妈行列,向留守儿童伸出关爱之手。
关爱留守老人,提供便捷服务。该县各乡镇成立养老托老服务中心,其工作人员分片挂钩联系身体较健康的留守老人,确保每月走访一次,同时印发连心卡,以随时提供应急服务;建立留守老人健康档案,乡镇卫生院义务为留守老人开展肝功能、血压、心电图、B超等常规检查,将体检情况填入个人健康卡,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按照就近、“对科”原则,安排200余名党员医生,为行动不便、长期患慢性病、处于康复期等需要帮助的留守老人提供电话咨询、开方配药、上门就诊等服务。
关爱留守妇女,架起绿色桥梁。各乡镇成立了由党员、团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为缺少劳动力的留守妇女家庭做好农田服务工作;利用各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聘请专业人员,用图文并茂的方法,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向留守妇女宣传妇女健康知识;全县确立了22个培训基地,免费为留守妇女开展培训,近400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轻松就业。
关爱留守残疾人,共创多彩人生。该县通过党员捐款、社会赞助、向上争取等途径建立残疾人关爱基金,通过“四免费”措施加强留守残疾人服务工作。一是免费就医。为152名留守精神病人发放救助卡,凭卡直接到中心医院精神科领药,费用由基金会统一结算;启动了“助残光明活动”,优先为12名留守白内障致盲患者进行复明手术。二是免费助行。去年以来,先后捐赠轮椅200辆,安装假肢125例,为下肢重度残疾的留守人员解决了行走难问题。三是免费就业。建立了“涟水县手工艺编织服务中心”等3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帮助389名残疾人在家就业;联系昆山华新电路板有限公司等6家爱心企业,推荐322名有劳动能力的轻度残疾的留守人员就业。四是免费入学。资助32名留守残疾学生,确保无一因贫困而辍学,优先安排志愿者与留守残疾儿童结对,帮助他们自立、自信、自强。
上一篇:中国首座漕运博物馆开馆
下一篇:淮安百万辆电动车已打上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