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洪泽农村中学生全部进城就读

洪泽农村中学生全部进城就读

发布时间: 2011-04-10 09:28  关注度:2797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去年9月1日,洪泽6所乡镇中学的1200名学生被接到县城入学。据悉,今明两年,洪泽县将按计划将农村初中生全部接进城就读。提供食住行补贴,不增加学生家庭负担。

编者按:洪泽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委书记刘永忠称赞“洪泽此举可谓‘惊人之举’,其意义在于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用全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开辟了一条新路”。4月8日,《人民日报》对此作了专门报道,本报现予以转载。

■记者 贺广华

淮安日报消息:15岁的刘争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以前在江苏省洪泽县西顺河镇中学读初中。去年,该县取消乡镇中学,把农村孩子接进县城就读,一家人高兴之余又犯了难,担心负担不起孩子的学杂费。“真没想到,不仅没收择校费,还把伙食住宿费全免了,每个月还发学习补贴”,刘争全家悬着的心落了地。

2010年9月,洪泽县在江苏率先实行农村初中进县城,打算3年内将农村初中生全部接进县城,被省教育厅称为“全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教育区域差距的典型”。

农村初中处境“尴尬” 换个思路抹平教育差别

说起以前农村初中的状况,洪泽县教育局局长马斌多次使用了“尴尬”这个字眼。

2009年,该县12所农村初中,共有在校生4612人,平均每个学校不足400人。而10年前,这些学校在校生都有1000人左右。

“另一个尴尬是师资,全县农村初中教师共573人,按照正常的师生比例,超了一半还多。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教师又严重不足。”马斌苦笑着说。

事实上,这些年,该县一直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制度鼓励县城教师下乡任教,但收效并不明显。

“既然原地修补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干脆改换思路。”县委书记王兴尧提出,“把孩子们接进城,来个‘教育移民’,彻底抹平教育差别。”他给班子成员算了一笔账:如果仍然走老路子,对全县12所农村初中进行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及校舍安全改造,3年需要投入近1亿元,效果还很难说。而把农村初中搬进城,只需投入6000万元对城区两所中学进行改扩建。如果对进城后原乡镇学校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又能收回1亿元的教育发展资金。另外,还可以连带解决150名结构性师资缺口问题,一年可节省1000万元。

一举三得,说干就干。洪泽县对教育布局进行大调整,扩大县实验中学规模,并新建县城新区中学、东区中学。再以县实验中学为龙头,组建全县初中教育集团,缩小校际差距。利用腾出的原乡镇中学校舍,做大乡镇中心小学和幼儿园。

“去年,我们财政供养人口的人均财力已达9.6万元,今年保守估计也要有13.4万元。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农村孩子身上多投点也是应该的。”县长刘泽宇说。

提供食住行补贴 不增加学生家庭负担

去年9月1日,洪泽6所乡镇中学的1200名学生被接到县城入学。

为了不增加农民家庭负担,县里对这些孩子每年每人平均补贴1500元,并提供免费住宿和校车每周接送学生上下学。每个学生每月只交伙食费210元,多出部分由政府埋单。其中,特困生伙食费全免,困难生补助70%(补助面达60%)。

洪泽县新区中学校长袁干军说,县里投入2000万元新建了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和报告厅,办公楼、塑胶跑道也将于今年8月底建成使用。他们面向6所撤并学校择优选聘了106名教师,并挂靠省内名校,实现“借梯上楼”。

一个学期下来,新区中学农村学生成绩都有很大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达到了90分。

正在上初二的陈洁,现在对学习充满了兴趣:“电子白板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现在我们上课也能用上了,就像看电影一样。” 

谈起孩子的进步,万集镇农民严定林十分高兴:“在镇里,孩子无心念书,几次想出去打工。进城后,他看到了差距,英语一下排到了年级前几名。我们全家都觉得开心。”

据悉,今明两年,洪泽县将按计划将农村初中生全部接进城就读。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