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新闻网4月28日讯(岳子云)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酱油、食醋、酱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总共有32种产品不合格,其中包括江苏淮安的两种酱油。记者了解到其中一家酱油厂已被相关部门责令整改,对于不合格的问题酱油,市质监部门将全部收回。
此次国家质监局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江苏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4家企业生产的270种酱油产品。主要对酱油产品的氨基酸态氮、铵盐、总酸、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12个指标进行了检验。
11种不合格的酱油中包括江苏淮安新桥酿造厂的“烧的红酱油”(800ml/瓶,生产日期2011—01—09),不合格项目共有四项,即氨基酸态氮、苯甲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江苏淮安玉勺食品酿造有限公司的“生抽酱油”(360ml/袋,生产日期2010—08—20),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
不合格酱油的危害
记者查了相关资料了解到菌落总数是一种指标菌,一般是生产过程中工艺不到位而产生的污染。“这次不合格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同样,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也与之类似。
据介绍,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就说明氨基酸越多,不但营养高,而且鲜味也越浓。此次抽查的“烧的红酱油”之所以不合格,就是因为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不达标。据悉,一般来说,三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4克/100毫升。
相关专家表示吃了这些问题酱油会导致肠道性疾病,威胁人们身体健康。人体内本来就存在着合适数量的大肠杆菌,如果饮水中过多,则不好而苯甲酸则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国家是允许添加的,只是被抽查的酱油超过了国家的标准。”
一家已被责令整改
记者了解到,这两家酱油生产企业均是小型企业,生产的酱油主要是在淮安当地销售。记者联系到淮安新桥酿造厂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工厂目前已经全部停产了,一方面是因为质监部门的整改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本地的销售不是太好。
超市大调查
当日记者拿着这份“黑名单”来到淮安市区各大超市,看看是否有在出售“上榜产品”。发现市区现出售的酱油和醋生产场地多为江、浙、粤三地的产品。淮安本地也多“浦楼”牌的酱油、醋为主。超市专柜工作人员表示,超市里的酱油、醋销售都以省内的厂家为主,请消费者放心在购买这些食用品时也请认准大品牌。
上一篇:淮安市省劳模代表赴宁接受表彰
下一篇:淮安首条镇村公交5月1日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