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家户户养虾,虾富家家户户”。这是盱眙县穆店镇永华村“稻虾共生”的真实写照。永华村距盱眙县城约10公里,全村人口2300余人,耕地面积10500亩,北临洪泽湖。该村自2014年开展“稻虾共生”工作以来,通过党员示范、土地流转、创新模式等举措,稻虾产业焕发蓬勃生机。如今,永华村围绕“一只虾一袋米”,以虾稻产业振兴带动村庄发展、村民致富,实实在在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
万事开头难,刚启动“稻虾共生”工作时,村民的积极性并不高。几位老党员首先站了出来,他们抱着“要亏就亏自己,绝不能亏了群众”的想法,联合养殖大户在沿湖的永华圩率先承包了400亩低洼水田进行试点。当年,400亩试点田取得了可观的收效:平均每亩产100公斤龙虾、400公斤无公害水稻,亩均纯收益3000元以上,亩产增收1500元以上。“稻虾共生”试点的成功,使党支部更加确信“稻虾共生”是一条好路子,有必要扩大养殖规模。
土地要整合,零散变规模
据了解,2015年永华村党支部以扩大“稻虾共生”规模为抓手,把31个小组精编合并成15个小组。到2017年,全村10500亩土地中,流转7500亩,其中“稻虾共生”规模达到3100亩,占流转土地的41%,从而保证了“稻虾共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在,永华村北片的赵湾、李湾等老宅基地复垦的500多亩,以及崔庄、堆东400多亩,南片的蔡李庄200多亩都已列入“稻虾共生”的扩大面积计划中。另外,永华村还在121省道旁集中种植了500亩荷花,建成“莲虾共生”基地,成了目前深受游客喜爱的夏秋两季旅游观光最佳观赏点。
经历了土地流转以后的永华村,谈到“虾稻共生”,人人热情高涨。今年春节刚过,村民乔卫华就主动向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承包堆东组的圩区低洼田310亩进行“稻虾共生”种植养殖。他大胆投入,精心管理,使得当年亩产优质龙虾150公斤,亩产无公害水稻450公斤,亩产纯收入达到3500元。该村现有20多个大户投入到“稻虾共生”规模种养,户均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探索新模式,合作又共赢
今年7月,经过乡镇区域优化调整,原维桥乡和穆店乡合并成新的穆店镇。镇党委书记张霞上任第一周,就带领班子成员走遍全镇16个村居。通过走访调研,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观摩永华村样板虾稻种养基地,邀请大户现场讲解、水产专家现场点评等方式现场推进,文广站组织民俗演出志愿者串门入户做宣传,全镇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目前全镇已建成“虾稻共生”种养基地23900亩,建立了“市场+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同时利用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食品加工企业将龙虾加工成高档食品,与多家超市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建立了“超市+基地+企业”的运营模式。
■ 侯学初 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