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11月13日讯:近年来,淮安突出规划引领、狠抓项目发展,大流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淮安市流通业实现增加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税收14.6亿元,占淮安市地税总收入的21.3%;吸纳就业6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17.8%。淮海广场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功能不断完善,档次明显提升,辐射显著增强;沃尔玛、华润苏果、国美、乐购、苏宁等68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项目“扎堆”汇集,集聚度位列苏北五市中心城区之首。万达广场、雨润新天地、现代新城邦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雨润新天地、现代联合、义乌小商品城等一批新的重大流通项目又落户淮安。流通业不但成为了淮安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安康的重要支撑力量,并且进入到了厚积薄发、整体跨越的快速增长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隐忧和不足也不容忽视。产业体量较小、功能布局散乱、业态档次偏低、同质竞争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另外,淮安经济社会发展迈进新的阶段,新兴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形成等,也对淮安流通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城市总规)应运出台。总规中,淮安大流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四个中心”:苏北腹地重要的区域商贸商务中心、区域商品集散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区域要素供给中心。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淮安市确立“两主、十辅”的商业中心格局,形成“一综合、三集群、多特色、一配套”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重点进行“二二一一”提升和建设:“两区”(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两市”(淮安综合大市场、特色专业市场)、“一街”(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一基地”(包括淮安综合物流园、物流节点和物流中心)等市域现代流通业以及各区县商贸业。总体上,形成以城市中心区商业为核心,以“两市两区一街一基地”为骨干的现代流通业网络新格局;以发挥淮安市优势的商业为龙头、以突出苏北特色的辐射型、服务型商业为主体,多极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为补充的现代大都市现代流通业体系。
规划一:淮海广场中心商业区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设想,今后淮海广场中心商业区的发展仍以淮海广场为核心,依托现有商业基础,建设由承德路、漕运路、人民路、健康路构成的约2平方公里区域性商贸中心。利用淮海路沿线的商业设施,强化深层次商业空间的整治和发展,提升服务设施的水平与品质,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商业结构,合理布局业态,提升消费档次,打造一批精品、专卖旗舰店,争取更多的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进驻,提高商业集聚度,使之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大型零售商业、娱乐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长三角北部地区最富吸引力的现代化商业零售聚集区,成为展示淮安商贸流通繁荣的重要窗口。
规划二:水渡口中央商务区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水渡口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将进一步突出金融、信息、商务、文化、展览、休闲娱乐等功能,依赖完美便捷的交通、通讯等现代基础条件及优美的生态环境,通过高水平商务设施建设、配套服务,规划建成约5平方公里的现代商务区,吸引国际国内大公司区域总部等商务服务机构落户,加快形成集会展、商务活动、办公服务、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淮海经济区最活跃的区域性商务中心。
规划三:十个商业副中心
清浦区重点建设位于淮海南路与延安东路交汇处、枚皋路与淮海南路交汇处的两个区级商业中心,积极发展新型商业零售业态,打造清浦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淮阴区重点建设位于火车北站前广场、黄河广场北侧地区的两个区级商业中心,满足区内大众化消费需求。楚州区重点建设漕运广场、楚州新区两个区级商业中心,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及特色餐饮业街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弘康兴旺角、综合交通枢纽站站前广场两个区级商业中心,积极发展新型商业零售业态,建成集散作用明显、市场要素齐备的区域商业中心。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横二路两侧的区级商业中心,满足区内大众化消费需求。淮安新城重点发展体育中心东侧的区级商业中心,积极发展集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场所。
规划四:淮安综合大市场
在淮阴区重点建设以大交通、大流通为支撑的淮安综合大市场,成为淮安乃至周边区域汽车汽配、建材家居和其它工业及生活消费品的中转与辐射基地,打造成为长三角北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商品批发及物流集散中心。
规划五:三大市场集群
集中全力培育清河新区综合枢纽市场集群、清浦现代市场集群、经济开发区生产资料市场集群三大市场群,打造一站式、规模化、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集聚。
清河新区综合枢纽市场集群:以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浩源汽车博览城、博德五金、大长江国际家居广场等为主体,打造以汽车、汽配、建材家居为主导的精品市场集群。
清浦现代市场集群:以现代新城邦、苏宁睿城、禧徕乐国际商贸城等为主体,打造以食品、保健品、IT电子消费品为主导的现代商贸市场集群。
经济开发区生产资料市场集群:以仕泰隆国际工业博览城为龙头,打造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资料市场集群。
规划六:多特色专业市场
引导各区重点发展一批以零售业态为主的特色专业市场,新建淮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华东针纺织品市场,保留及改造提升汇通市场、财富广场、国际农贸城、苏北温州大市场、瑞林国际广场、淮安国际商城、恒丰义乌城、淮安市宜家家具广场、亿丰家居生活广场、义乌小商品市场、锦绣国际装饰城等11个特色市场。
规划七:一批特色商业街(区)
立足已初步形成的商业现状,按照“魅力独特、优势突出”的要求,建设一批专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商业街。重点引导建设电子信息产品、通讯器材、家用电器、五金、文化用品、服饰、旅游纪念品和餐饮、食品等适合现代消费趋势的专业(特色)商业街。鼓励设置与专业街特色相关的专业店、专卖店;适度设置为该专业配套服务的商业服务业,限制设置与该专业特点无关的业态和业种。
规划八:物流基地
构建以综合物流园为核心、物流节点和物流中心为支撑的物流发展新格局。依托IT、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集聚区。加快市经济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出口加工、海关通关、物资储备、原料集散和物流企业集聚五大功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实现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加快空港物流园建设,逐步将其建成为临港工业提供保税物流和联运服务的货运枢纽基地。加快培育新港、袁北、淮阴、清浦等物流节点,进一步完善现代代的物流网络体系,将淮安市建成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的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
规划九:用地规划布局
清河区重点发展高档商贸商务,打造主城区特色,建设重点以淮海中心商业、水渡口中央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区)为主。清浦区重点围绕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培育特色专业市场,打造区级商业副中心。淮阴区重点做好淮安综合大市场的建设和培育,打造大型批发市场品牌;结合交通区位,做好市场物流配套。楚州区重点围绕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做大区级商业副中心。开发区重点围绕生产服务配套,建设生产资料市场和淮安综合物流园。(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张馨允)
下一篇:洪泽县获封省级诗词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