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江苏网11月24日讯:在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古桑居委会,宽敞、明亮、干净的农家书屋特别显眼。一排排依墙而立的书橱里整齐地排列着大量的书籍,政经、文学、农业、科技、法律、医药、卫生、少儿、生活类图书在此都能轻松找到,旁边的报架上也“沉甸甸”地挂满了最新的报纸,书屋中间的书桌旁,不少村民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据了解,该书屋上架的各类图书总量达到两千多册,成了附近村民的“加油站”和“文化粮仓”。村民耿健自从在农家书屋学到科学养鸡知识后,家里的雏鸡存活率由原来的60%上升到99%,母鸡下蛋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2%,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
“十一五”以来,淮安市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相结合,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497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在全市行政村全覆盖,也成就了一位位勤奋好学农民的发家致富路。靠制种发家致富的涟水王嘴村农民王胜标,以前不懂技术,制出的种子成色差,销路不好,效益差,后来,他到农家书店读了有关制种方面的书籍,并按书本上的说法认真去播种、施肥、打药、授粉,育出的种子颗粒饱满、成色好看,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金湖县徐梁村村民施列贵是一个养鸡专业户,农家书屋建立后,他动员全村10多户蛋禽养殖户参加读书互助组,一起钻研养殖理论,交流养殖经验。后来,他以读书互助组成员为主体成立了禽蛋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从最初的十几户社员,发展到56户,并带出了年饲养量超过28万只的徐梁蛋鸡、肉鸡养殖带,促进了村民致富。他常感慨地说:“农家书屋是我的参谋部,图书是我的参谋长。”
那么,农家书屋又是如何在淮安市广袤的乡村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呢?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建设好农家书屋。近年来,淮安市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市政府每年的科学发展目标体系和县(区)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将书屋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县区,落实到每一个乡镇的行政村。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指导委员会,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列入《淮安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验收、考核办法。同时,每年安排100万元农家书屋建设专项经费。“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还组织协调省内外出版社向淮安市农家书屋捐赠图书达300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农家书屋的建设。
科学统筹,建章立制,管理好农家书屋。几年来,淮安市以农民欢迎、农村需要为立足点,建立健全了农家书屋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研究制定了《图书管理制度》、《读书辅导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规章;每年组织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1-2次集中业务培训和集中业务指导,实现了管理员持证上岗;明确将农家书屋业务管理纳入县级图书馆工作职责,建立村级管理、县内共享的运行机制;在“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大学生村官兼当管理员的经验,发挥大学生知识富集的优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据统计,全市有33名优秀管理员获得省市新闻出版局授予的全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
创新载体,活化形式,使用好农家书屋。讲座、荐书、咨询送书下乡;农村科技宣讲团,以讲座、培训、授课等方式,送科技下乡;举办全市农民读者读书演讲会;开展优秀“农家书屋”和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评比表彰活动……连续举办了五届的淮安市农民读书节活动,以农家书屋为阵地,从每年6月到10月份历时4个多月,组织开展10项系列活动,不但充分调动了农民读书、用书的主动性,还培养了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获得省新闻出版局的充分肯定。(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