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晚报讯:2019年,预计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366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3.8%。近年来,淮安全力唱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的全域生态旅游品牌,打造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2019年底,高铁开通更是令淮安旅游业如虎添翼。围绕高铁时代淮安发展全域生态旅游的路该怎么走,不少人大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基础具备 东风正好 淮安全域旅游亟待“质量提速”
四河穿城、五湖镶嵌,水韵淮安是灵动的;运河文化、西游记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文韵淮安是芬芳的……目前,淮安全市7个县区已实现4A级景区全覆盖,初步形成“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民化”的发展格局。
在市人大代表、洪泽思源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翟玲看来,淮安全域旅游的基础已经打得很好,“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对外大力宣传推介,让人走进来的条件。而高铁开通,是淮安旅游等待已久的契机。”
市人大代表、淮安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洪雯雯也表示认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高铁作为往返城市间交通工具的首选。高铁已经成为旅游业对外宣传的新名片。”
今年的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拥抱高铁时代,大力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对此,淮安旅游界的人大代表们都倍感振奋。“淮安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该抓住全国正在推进全域旅游的契机,深度挖掘淮安本土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高铁带来的不仅是距离上的提速,更是淮安全域旅游质量上的提速。”洪雯雯说,“为此,全市需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
●完善配套 加强推介 “双管齐下”做大品牌影响
那么,具体而言,如何依托高铁扩大“生态文旅水城”淮安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少代表认为,这需对内对外双向发力。
“目前,淮安旅游还存在乱、小、不成网等‘致命’问题,导致‘人来了,留不住’。”市人大代表、淮安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钟鑫认为,“对内”发力的当务之急,是以高铁站为中心,建立1-3条能够覆盖全市、特色鲜明的旅游路径,并解决外地游客在淮的出行、获得感等问题。“还应从市级层面考虑尽快推出相关个性化定制交通。”
翟玲也赞同加快旅游交通建设。“高铁、机场等旅游散客集散中心的打造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同时,作为一名资深旅游行业工作者,她认为,包括全市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智慧旅游建设等在内的淮安旅游“软硬件”水平都亟待提升。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大要素。“我们应当关注游客在淮安怎么吃?怎么住?怎么玩?”翟玲建议,应加强对每个环节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同时,做好智慧旅游建设。“比如,游客可以通过APP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旅游景点的对称信息。让游玩更便捷。”
“内功”要练好,对外宣传也不可少。钟鑫和翟玲都认为,必须在政府引导下,全面加大对淮安旅游品牌的推介。“可以对外寻找一些大平台、大企业等开展合作,带进大市场。比如,可以和铁总合作,在其平台上对淮安进行全网推介,并且协调经过淮安的高铁线路,多排班次,或多排淮安与热点城市、大城市的班次。”
■融媒体记者 何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