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围绕“学习周恩来精神,争做人民好公仆”主题,积极探索和实践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科学路径,以百家机关优服务、千名干部扎基层、万名党员攀“穷亲”为载体,倾力夯实满意工程。
百家机关优服务,为群众做好事。围绕“创文明窗口之先,争为民服务之优”主题,全力深化“101%服务”内涵。一是实化服务承诺。针对少数单位上一轮承诺内容不够具体的状况,组织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细化新一轮服务承诺,并将承诺内容分批次在“新淮安”登载,推动36个涉及民生内容较多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走上电视屏幕,进行“零距离承诺”。依托特聘组织员载体,适时组织践诺评估,以严格督查和科学评估推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高效兑现承诺;二是硬化服务环境。由区法制局牵头,组织力量对区委、区政府现行各项涉农政策进行一次汇总梳理,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全力开辟群众创业和群众维权快捷、无障、绿色、阳光等四大通道。刚性推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回头看;回应群众期盼,进一步规范医院和民办学校收费行为,全区共取消收费项目21个。三是优化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由区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引资单位合力推进的重点项目全程帮办制度;零距离服务群众,将窗口服务延伸到8小时之外,拓展到村居社区,在苏嘴、流均等乡镇设立6个服务代办点,让群众充分享受到“零距离、低成本”的高效服务。
千名干部扎基层,为群众干实事。结合正在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区农村、企业、社区面上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调查,科学推进机关干部进乡村、到企业、挂社区。一是突出针对性。根据不同单位存在的不同问题,不同单位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选派机关干部扎到基层。对积淀矛盾较多的地方,突出“整顿转化”,选派组织、纪检等单位干部,在化解复杂矛盾、促进和谐稳定方面给以实实在在的帮扶;对经济发展滞后、民生改善面临问题较多的地方,突出“务实管用”,选派涉及民生较多的单位干部,从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方面切实回应群众期盼。二是突出任务性。根据基层急需解决的问题,刚性明确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工作任务,明确在下“沉”期间至少要办1-2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必须做好向困难群众送温暖工作。范集镇姚桥村驻村干部邵旭东两次奔赴上海有效促成在外创业的3名党员返乡创业,为该村引进致富项目2个。三是突出激励性。制定出台干部下基层考评办法,以积分管理推动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创先争优,在活动中发现、培养和使用干部,把以德为先,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运用于干部下基层的全过程。
万名党员攀穷亲,为群众解难事。围绕“党员干部作表率”,积极实施以党员主动攀亲为内容的亲民、爱民行动。一是建立“党群连心卡”。引导并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开展“1+X”结对服务,依据党员类别和群众需求在“党群连心卡”上确立服务事项和服务承诺,让群众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党员的先进。二是记好民情日记。把党员、干部记民情日记作为攀“穷”亲的一个有效载体,推动下基层干部随时记下看到或听到的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难事,并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区乡党组织。三是开展攀亲竞赛。各级党组织定期组织对“党群连心卡”的检查过堂,并要求党员以公开承诺的形式把党群连心卡的内容写进承诺书,适时听取群众对党员干部攀亲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开展攀亲互动交流,党组织适时对党员的攀亲实绩进行科学评估和公示,在攀亲队伍中营造了浓烈的比学赶超氛围。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区已有14763名党员同2万多名群众攀成“穷亲”对子,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大小不等的困难3万多件。(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孙兆峰 戴薇 胡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