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非遗 > 传承多彩非遗、“点亮”千年文脉——第二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精彩纷呈

传承多彩非遗、“点亮”千年文脉——第二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 2020-09-07 09:18  关注度:269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导读:9月5日-7日,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在清江浦区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举办,吸引了京、津、冀、鲁、豫、苏、皖、浙8省、市30个设区市110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汇聚淮安,集中展示大运河流域的传统精湛工艺,为我市群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9月5日-7日,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分会场暨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在清江浦区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举办,吸引了京、津、冀、鲁、豫、苏、皖、浙8省、市30个设区市110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汇聚淮安,集中展示大运河流域的传统精湛工艺,为我市群众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昨日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展会现场,清晨的凉爽还未被烈日驱走,非遗展的各个展台已被人们包围住了。整整一天,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还是家庭“组团”前来。人们品美食、赏工艺、玩互动,里运河畔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001.jpg

淮安报业传媒集团“线上直播”,让我市更多群众了解博览会和非遗展。

品非遗美食 寻运河味道

民以食为天,众多展区中,属美食品鉴区人气最旺。河北河间驴肉火烧,山东德州扒鸡,淮安钦工肉圆,蒋坝酸汤鱼圆,泰州靖江蟹黄汤包、黄桥烧饼,盐城阜宁豆轶坊蒲包茶干……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各种美食齐聚里运河畔,让淮安市民充分享受了一场“舌尖上的非遗”。

早晨8点半,在扬州老字号“共和春酒家”展位前,市民们排成长队,等候二三十分钟,只为品尝一口地道的虾籽饺面。“面食饕餮”区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镇江锅盖面、东台鱼汤面、共和春饺面、常州云丝面、淮安盖浇面等制作技艺集中展示,让市民们在饱尝美食的同时直呼过瘾。

“昨晚看了开幕式直播,一家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早晨就跑来观展了!”上午10点,市民张先生带着小孙子逛了几圈,在玉祁双套酒酿造技艺展位前停了下来。他告诉记者,自己十分热爱酒文化,来到这个展位后,与非遗传承人聊了许久南北酒文化的差异,收获颇丰。他表示,“这次展会给不同城市的非遗技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很有意义。”

河北河间驴肉火烧展位前十分热闹,试吃的市民将展台围得水泄不通。“淮安市民太热情了,我们都快忙不过来了。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展会,这次是最热闹的。”驴肉火烧第四代非遗传承人郭国明说。

活动现场,非遗传统美食展吸引了大批市民观赏、品尝。美食工匠们现场制作出充满乡土风味的特色美食,供广大消费者品尝、购买,既有省外的,也有省内的,还有淮安当地的,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

会百工大匠 创时尚生活

在风光迤逦、古色古香的里运河畔,上百种精巧新奇、琳琅满目的非遗工艺品展位沿着河岸一字排开,让人仿佛置身传统文化的海洋,回到了昔日繁华的清江浦,这里便是“大运河非遗创新作品展区”。

该展区以手工艺品为主,汇集了浙江东阳竹编、河南浚县泥咕咕、天津泥人张、安徽界首彩陶烧制、北京一得阁墨汁制作等全国各地、平常难得一见的非遗项目展示,扬州剪纸、苏州苏绣、无锡宜兴紫砂陶、徐州香包、大丰瓷刻等省内其他城市的精彩非遗项目也前来助阵。作为东道主的淮安,则精心组织了博里农民画、蛋雕、仿生线编、十八翻、涟水虎头鞋等精品非遗项目展示。

下午3点多,在浚县泥咕咕展台前,各种各样色彩绚丽的泥咕咕,吸引了众多小朋友。“泥咕咕都是用黄河故道胶泥制作的,需要十多道工序,不论大小都能吹响。”该非遗项目第七代传承人宋学海说,这些年通过非遗展、非遗进课堂等形式,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泥咕咕,真正让非遗走进了现代生活。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展位前,一架小型土布纺车吸引了不少上了年纪的市民。“我们以前就用过这种纺车。”63岁的高奶奶说,来看非遗展一下子就把她带回了从前。该非遗项目第十代传承人高庆海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淮安参加非遗展,这种形式非常好。里运河边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人流众多,淮安市民对非遗项目非常感兴趣,了解得很详细。”

“这些扇子真好看。”在苏州制扇技艺非遗项目展位前,不少年轻女性在挑选檀香扇、绢宫扇和折扇。该项目的市级非遗传承人胡建忠告诉记者,苏扇集造型、装裱、雕刻于一身,以画花、拉花、烫花、雕花见长,工艺精致细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这次我们专门带来了以运河为主题的扇子,希望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

“我平时对非遗文化就很感兴趣,这种形式特别好,把非遗项目都集中起来‘送’到我们身边。我们可以边走边看,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市民朱语恬说。“这些非遗作品很多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现在的孩子都很难接触到了。”市民韩雪娇则表示,她一直以来很重视女儿在这方面的素质培养,希望今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享互动体验 传千年技艺

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通杖头木偶戏、射阳草编技艺……在互动体验区,知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汇聚一堂,引来众多群众。人们时而观赏非遗大师精彩的技艺展示,时而与非遗技艺来个亲密接触。

在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展位,小学生冷牧歌在非遗传承人马萌青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把非遗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需历经写样、刻版、印刷及装帧4道手工程序,还有上样、刻字、刷墨、擦印等20多个小工序,全部以手工完成,过程非常复杂。”马萌青介绍。

拿着自己印刷出来的作品,冷牧歌高兴地说:“以前只知道活字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今天亲身体验,感受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觉得非常有趣。我会把这些告诉小伙伴,把非遗文化传播出去。”

在射阳草编技艺展位前,第四代非遗传承人戴元军忙得不亦乐乎,在他的指导下,很多淮安市民都尝试着编出蝴蝶、蜻蜓等草编作品。“技艺其实不难,大概一两个小时就能学会,希望通过非遗展能够把我们的技艺传出去,让更多年轻人认识、爱上非遗项目。”戴元军说。

下午四五点钟,记者来到连云港柳编、东阳竹编等展位前,发现簸箕成了最抢手的物品。几名中老年市民告诉记者,以前家家户户都用这种簸箕盛馒头、放针线,如今已经不容易买到了,而且能做得这么精致的更是少之又少。说着,学过柳编的老人还与非遗传承人交流起编簸箕的心得。也有年轻人表示,虽然自己没用过,但买下一两只作为家中装饰品,也有别样的趣味。

展会现场,也有一些外地来的游客。趁着周末,毕女士和丈夫从青岛乘高铁来淮旅游,正好碰上我市举办非遗展。夫妻二人兴致勃勃地逛了一圈又一圈,还跟着淮安瓷刻大师季云华学习了瓷刻技艺。

“新奇”“有趣”“欢乐”,是众多市民对互动体验的直观感受。“这种独特的观展方式拉近了‘非遗’与市民的距离,让‘非遗’真正活起来。”市民徐多评价道。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朱昭卓 王 昊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