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淮安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淮安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发布时间: 2010-08-18 11:10  关注度:2645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的子女即“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现代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的从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的高低,直接影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以淮安市为例,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16.4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

■江泽清

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的子女即“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现代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的从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的高低,直接影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以淮安市为例,新生代农民工约有116.4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

近年来,淮安市围绕“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的五大建设蓝图,跟踪全市培育“特钢、电子、盐化工”三大千亿元产业的发展步伐,突出人力资源建设,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工程,着力培育具有“新素质”、“新技能”、“新思维”的“三新型”新生代农民工,为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培育有生力量,输送适用人才,从而有力推进了产业结构与农民工技能结构的“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民工综合素质的“双转变”,实现了破解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就业难”的“双获益”。

实施“技能就业培训计划”,增强新生代农民工适应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从业能力

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合力。淮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地都出台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的主体文件,在政策上、资金扶持上向其倾斜,明确要求提供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原劳动、原人事、教育、农业、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组成了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其职、主动配合,协同开展就业培训,定期交流工作经验,积极筹措专项资金,累计投入培训资金3000多万元,12.2万新生代农民工直接受益。市经济开发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入该区企业工作的,可直接办理户籍迁入手续,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费就近入学。全市上下形成了关怀新生代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内容。根据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用工急需,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的实际,培训内容以具有初级技术含量的项目为重点,培训领域以优化升级产业需求为重点,培训方略以人力市场供求导向为重点,在巩固包括家政、餐饮、缝纫等传统项目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强化电子、化工、冶金、新能源、新医药等技术专业培训,形成了近10个全国优秀劳务品牌,涌现一批全省、全国就业促进活动先进单位。较之父辈农民工的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呈现“三个转变”,即变泛化型培训为专业型培训,变体力型培训为智力型培训,变生存型培训为发展型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经培训所掌握的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企业欢迎。

创新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方式。培训过程中,坚持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的思路,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推进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专业品牌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减免培训费用、减半收取技能鉴定考核费用,推行“零距离、零收费、零起点、零断层、零限制”的“五零”培训,极大地调动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十一五”以来,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31.6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12.2万人。

规范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管理。培训机构是开展培训的根本载体。淮安市在做好社会公办力量办培训的同时,鼓励、发展和扶持民间培训机构,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组织体系,积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目前全市定点培训机构达146家,年培训能力达10万人。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特别是对培训项目设置、培训效果验收等环节强化常态检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实施“创业培育扶持工程”,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策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活力

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淮安市依托各级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通过优化培训环境、改善培训设施等方式不断扩大培训机构规模,提升创业培训质量。拓宽创业培训教师选拔范围,积极从大学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中发展教师,改善创业培训教师队伍素质结构,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提高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后创业率。目前,淮安市有多名国家和省级创业培训管理师,创业培训教学能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打造创业实践基地。在全市各乡镇、村两级普遍开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集聚地和孵化地。2009年以来,全市着力打造30个市级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100个市级重点村级创业点,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用于乡村创业集中区建设。这些创业基地成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09年全市新增返乡创业人员4200人,创办有一定规模企业630个,累计带动8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提供创业项目扶持。淮安市落实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从场地、培训、项目、资金等方面引导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全市“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团”和“创业者协会”等三大创业服务平台免费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100%的县区成立了“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8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农民创业指导服务站”,30%以上的村建立了创业示范点。有工业集中区的乡镇,至少建立了1个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了市、县、乡镇、村的四级农民创业服务网络,兴办了“创业超市”和“创业沙龙”,定期举办创业指导现场咨询会,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开业指导、项目论证、后续帮助等全程扶持。

创新“培训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新生代农民工顺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

为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正常健康运行,持续有效开展,淮安市在培训运行保障机制方面注重创新,在培训过程中坚持“三大原则”、“两个结合”、“一项保障”。

坚持“三大原则”。一是“有的放矢”原则。培训之前准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期望,通过问卷调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认知能力、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在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工厂,设计适合其特点的学制和教学内容,政府给予免费培训。二是“学以致用”原则。衡量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绩效,均以就业成效作为关键要素。为巩固就业稳定性,还增加了心理、观念和思维培训,以适应企业发展、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三是“量体裁衣”原则。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分化为小企业者、个体工商业者和普通打工者等不同社会阶层,其培训需求、方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即使同为普通打工者,其个体之间的培训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就业培训时,充分考虑了培训对象在技能水平、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分层的引导。

注重“两个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是一项民生工程,淮安市注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成果的转化,将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的提升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首先,注重与服务企业用工相结合。组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企业用工信息直接送到正在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手上,引导他们到企业就业。通过建立劳务基地,开展校企联合,实行委托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现培训和就业的有效对接。将培训班开办到企业,组织实施在岗培训,力求培训机构定向组织、用工企业提供条件、政府部门资金扶持的三方衔接、互动共赢。近年来,累计为本地园区企业输送新生代农民工逾25万人次。其次,注重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作出调整。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上,注重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广泛开展产业调整、市场急需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技能的培训层次,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落实“一项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培训资金的保障。近年来,淮安市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券制度,通过在培训机构设立发放点、乡镇劳动保障所送券上门、直接发放学校“两后生”等方式,重点向新生代农民工发放培训券。全市创造的“以卡代券、以券兑钱”的培训券发放办法,转移办、阳光办、扶贫办、财政局“三办一局”联合监管的培训券监管模式,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广。淮安市也接连获得“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作者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