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114网综合消息:许女士最近遇到了烦心事。想给年近八旬的婆婆找家养老院,跑了四五家,都没有合适的“去处”。不是被告知“已满员”,只能登记苦等“空缺”,就是托老所条件简陋、设施不全,让人放心不下。再加上要考虑收费、医疗、伙食、护理、安全等因素,找一家合适的养老院真是让人伤神。如今,在淮安,像许女士这样,正在遭遇养老“烦恼”的人越来越多。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在老龄化时代到来的今天,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走访了淮安市部分养老机构,对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床难求”
“老人入住,都要提前预约登记。短则几个星期,长则三两个月才能等到床位。”市社会福利院院长、老年公寓负责人罗前新告诉记者,市老年公寓现有床位105张,早已住满。而目前,淮安市公办养老机构和一些较为规范的民办养老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床难求”、排队等床现象。
供需失衡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人达86.5万人。尽管目前绝大多数老人仍然在家养老,但随着空巢家庭、“421”、“422”结构家庭的不断增多,机构养老必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而现在,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0家,设有床位1.5万余张,比起庞大的需求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缺口相当巨大。
“一床难求”现象背后折射的还有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选择到养老院度过晚年岁月的老人,看重的往往不仅仅是医疗、护理等服务,更有同龄人精神上的交流和慰藉。年过七旬的李老是一名退休机关干部,做通了儿女思想工作后,带着老伴住进了市老年公寓。“老人最怕寂寞。这里不但生活方便,还有那么多老伙伴陪伴,比起以前整天在家对着电视发呆,要舒心多了。过去都说,‘儿女不孝,才进养老院’,现在是‘儿女孝顺,养老院也是家’”。李老的想法具有一定代表性。
也有一些老人起初迫于种种无奈住进了养老院。但后来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从“不愿来”,变成“不想走”。
“黑户”安全隐患多
日益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给一些无证经营的托老机构,提供了生存空间。这些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黑户”托老所,往往埋藏着安全“祸根”。
在一些经营者看来,开办托老所是个谋生手段。只要家里有几间空房,有几个闲人照看,让老人“吃饱穿暖”就行。为了节省开支,护理员多由经营者本人担任或者聘请四五十岁、无护理技能的人。
在有些托老所,几个老人挤在一个房间内,有的小床连翻身都困难。房屋内电线乱拉乱接,走道狭窄,阳台护栏高度不够,卫生间安全设施全无……。可想而知,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发生摔倒、跌伤等意外存在诸多隐患,一旦发生火灾,老人行动不便,极易发生伤亡惨剧。
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引导,规范其服务行为。
“用工荒”困扰养老机构
无论公办,还是民办,护理员的缺乏,成了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652人,医护人员极度匮乏,平均从业人员与集中供养对象之比为1:16.3,很难满足老人的多样需求。
“在市老年公寓,平均每个护理员要照顾五六个老人。而根据养老行业的有关规定,至少按照1:3的标准配备护理员,也就是一位护理员照顾三名老人。对照这个标准,我们的护理员队伍差距甚远。我们倒是想招聘护士,可根本招不到。只能招到一些缺乏专业技能的'4050'人员,甚至是奶奶级的护理员。由于工作累、待遇低,就是这样的,也常常留不住,说走就走。” 罗前新院长无奈地对记者说。
招不到专业人才,市老年公寓只能请来卫校老师对护理员进行培训后,再安排其上岗。而在一些民办养老机构,为了节省开支,连这样的“程序”都省了,往往是“招来即用”,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
养老服务业期待更多扶持
幸福托老所位于楚州区马甸镇,设施虽然十分简陋,却因一流的服务而远近闻名。不仅本市老人慕名前往,还吸引了来自南京、扬州等地的老人。
五年前,郑芳和她的丈夫利用破旧的老村部,改建成具有100余张床位的幸福托老所。如今托老所做出了名气,扩大规模,迫在眉睫。郑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筹资建设一座设施齐全、环境优良的养老服务楼。“尽管目前养老院面临的困难很多,盈利十分微薄,但我坚信,这是一个朝阳产业,以后发展会越来越好。”郑芳说。
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沈步银看来,有效应对人口快速的老龄化、高龄化,加快淮安市养老服务业发展,须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县以上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一所床位在2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重点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并确保孤老孤残优抚对象、城市 ‘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得到必要的服务。二是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作机制市场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的方向和格局资助、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也就是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购买服务、项目包装、公开招标等方式,刺激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使其良性发展,健康成长。
面对银发浪潮催生的养老问题,去年以来,淮安市新建、改建老年公寓7个,新增床位1200余张。一批规模大、设施好、档次高的公办养老机构,正在各地快马加鞭的建设。今年年底,备受关注的市老年公寓新大楼将竣工,不久即可投入使用。届时,这个拥有600张床位,环境、设施苏北一流的“老人之家”,将有效缓解市区机构养老供需矛盾。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已经专门出台文件,在用地规划、税收、城建、水电、医疗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面对这种状况,应当加快这些政策落实的进度,以尽快让更多等待进入养老机构的老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