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刘,我又来看你了,腿恢复得怎么样了?”“好得差不多了,自己出个门没问题。”近日,许兆群一早来到生态文旅区康体嘉苑小区,上门看望前段时间腿部跌伤的小区居民刘炳楼,一边与他聊天,一边帮他刷锅洗碗、打扫卫生。听到刘炳楼表示腿伤已基本恢复时,许兆群露出了笑容。
退休后的许兆群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帮助村里修路、关心困难老人、宣传各类政策,他发挥余热的事迹被广为传颂。2020年第六批“新时代淮安好人榜”公布,许兆群榜上有名。“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我能帮上忙的地方就多帮帮,这是应该的。”他说。
许兆群今年71岁,1970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教师。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悉心培育祖国“花朵”,在学校深受学生们喜爱。2001年,许兆群成为小学校长,带领着教师们将校舍翻新,为学生们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紧抓教学质量,带领学校渐渐从倒数成为名列前茅。2006年6月,许兆群光荣入党。
2012年,许兆群退休回到老家严卓村居住,并积极发挥余热。在老家,他看到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地面总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坑。许兆群心里想:乡亲们出门多不方便啊!于是,他联系熟人从城里运来砖块,拉着全家人一起一点点将路面修补铺平。
“一开始修得比较简单,没多久路面就又坏了,我就带头出资,又一家家敲门,动员村民修路,不久后,村前终于有了一条水泥路。”许兆群告诉记者。
后来他又自费2000元为这条路安装路灯。“修了路,亮了灯,看到乡亲们晚上出去散步、跳舞,我心里就升起一股自豪感和成就感。”许兆群说。
熟悉许兆群的人知道,身为党员的他有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出门佩戴党员徽章,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比如过马路遇上红灯,我在斑马线前停下来了,旁边的人也就不好意思闯红灯了,我想这就是党员的带头作用。”许兆群表示,自己作为党员要不忘初心,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做合格公民,如果自己都不能带头示范,那就对不起胸前的党员徽章。“入党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榜样意识,党员的行为标准要刻在心间。”他说。
2017年,因拆迁安置,许兆群从严卓村搬迁到了生态文旅区滨河社区。在这里,老年人口比例大,不少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外出打工而独居,他们有些腿脚不便,很少出门与人沟通交流,生活上也缺乏照应,时间长了不利于身心健康。该社区根据对这些老人的调研情况,组建“爱心敲敲门”志愿服务队。许兆群第一时间主动申请成为“爱心敲敲门”志愿队的一员,每个月都带领社区志愿者及爱心居民入户探访,陪困难老人聊天,提供生活照顾,让老人感受到爱与温暖。这样的志愿服务工作,他已经坚持了数年。
“许老师70多岁了,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大家常常看到他来回忙碌的身影,我们打心眼里敬佩他。”在滨河社区,只要提到“许老师”,居民们总是竖起大拇指。
在滨河社区,许兆群不是在做好事,就是在去做好事的路上。看到有自行车、电动车乱停乱放的,他主动将车辆搬到车位上;小区电梯坏了,他第一时间与物业取得联系,督促尽快修理;居民有困难和矛盾,他帮助解决,协调邻里关系。“有时候我去帮忙,有的人不理解,觉得我是多管闲事,但我不这么认为,能帮助别人总是好的。”许兆群说。
许兆群性格外向,特别喜欢和社区居民拉家常。4年前的一天,许兆群在和邻居聊天时得知,拱辰佳苑西区建有老年活动中心,一直让住在东区的居民十分羡慕,东区居民希望也能设立一个活动休闲场所,方便大家娱乐。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后,许兆群与几名党员把问题梳理后,向滨河社区党委提出,滨河社区积极采纳,并把打造老年活动中心当作一项民生实事来推进。去年,拱辰佳苑东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建好,今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崭新的空调、桌椅,舒适的休闲场所让小区居民连连叫好,现在,每天都有不少居民在老年活动中心打牌、聊天。
“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在这么好的小区生活,多亏了党,我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党和人民,以后我还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多做好事。”许兆群说。
■融媒体记者 吴家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