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在沪成功举办

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在沪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0-09-01 20:24  关注度:2766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8月6日至8月11日,短短的一周,我们收获太多的精彩与感动。这短短一周里,我们让上海重新认识了淮安,让上海人民重新认识了淮安文化。

■刘冰

8月6日至8月11日,短短的一周,我们收获太多的精彩与感动。

这短短一周里,我们让上海重新认识了淮安,让上海人民重新认识了淮安文化。

为积极利用世博会独特平台,更好地宣传、推介淮安。8月6日至8月11日,淮安市派出强大阵容赴上海举办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系列活动。活动共分四项内容。一是举办“墨香世博·美好淮安”书法美术作品展。七十八幅淮安书画名家作品与上海观众开展深度交流。二是举办“淮上梨园·戏剧淮安”精品剧目展演。市直三院团分别举办淮剧《韩信》、京剧《主仆奇冤》、淮海戏《皮秀英》等精品剧目展演。三是举办“文化名城·锦绣淮安”宣传推介活动。重点推介“人文淮安、美食淮安、生态淮安”。四是举办“台资高地·热土淮安”文化招商签约活动。向外界发布和签约了57个文化产业项目,总金额超百亿元。

——书画作品展惊艳上海滩。8月6日上午,由江苏省文化厅、上海徐汇区委、区政府和淮安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墨香世博·美好淮安”书法美术作品展在上海市徐汇区土山湾美术馆隆重开幕。参展的七十八幅书画作品全部出自淮安或淮安籍书画家之手,代表了淮安目前书画创作的整体实力和专业水准。参展的绝大多数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能探索创新,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特别是一些反映与淮安风土人情有关的作品,更是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地区风貌。中国书法协会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陈洪武还为展览题写了展标。

书画作品展举办期间,每天都有近千观众前去观摩,许多书画爱好者还采取组团的方式观看展览。他们纷纷表示,这次书画展超出预期,书法与绘画作品不仅精彩,而且丰富多样,突破了过去在一个地方形成风格近似的状况。

——精品剧目震动沪上戏剧界。从8月6日到8月10日晚,淮安市淮剧团、江苏省长荣京剧院、江苏省淮海剧团先后在上海艺海剧场举办淮剧《韩信》、京剧《主仆奇冤》、淮海戏《皮秀英》等新创作精品剧目展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副主席罗怀臻以及李炳淑、李蔷华、李薇华、马秀英、荣广润、陈达明、端木复、夏写时、胡晓军等数十位上海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同数千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三场演出均获得极大成功。在这一周时间内,上海戏剧界谈论最多的是西路淮剧、荀派京剧与淮海戏,《韩信》、《主仆奇冤》、《皮秀英》成了上海市民了解淮安文化的一个窗口。李春栋、姚中文、刘维青、吴玲等淮安戏剧界的后起之秀成为许多上海戏曲票友的“追星”对象。不论是普通的戏剧爱好者还是戏剧专家、学者,对淮安的戏剧艺术表示了极大地肯定和赞赏。在8月11日召开的淮安戏剧研讨会上,他们一致认为,淮安的三个剧团不像是地级市剧团,而具有省级大团的实力和风范。三台经典剧目的展示,让上海人民看到了今天淮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态势,同时也显示了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底蕴和积累。

——文化招商活动揽资近六十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上海世博会“淮安文化周”不仅让上海市民感受到淮安文化的魅力,也见证了淮安文化蓬勃发展的势头。在“淮安文化周”文化产业投资说明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客商出席说明会,市委书记刘永忠热情地向外界推介了淮安。

本次投资说明会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以文化为纽带,共签约文化产业项目26个,签约总额达到59.97亿元,向外界发布招商项目21个,投资总额为50多亿元。涉及创意、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工艺品生产、印刷复制等行业。毋庸置疑,这些项目的签定,将极大地提升淮安文化产业的实力,成为推动淮安文化走向更高发展层次的助推器。

——宣传推介活动展示新淮安。为了让更多的上海人认识淮安,了解淮安,走进淮安,“淮安文化周”还举办了“文化名城·锦绣淮安”宣传推介活动,重点推介“人文淮安、美食淮安、生态淮安”以及淮安在打造“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5块大幅展板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向上海市民全方位展示淮安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淮安文化周”的举办过程始终得到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都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网易等30多家全国知名网站均对“淮安文化周”进行跟踪报道,每个活动都有数十家媒体转载。目前,对该活动进行宣传的网络媒体数量仍在继续增加,宣传推介活动已不再局限于上海,而是向更高、更深的空间延伸。

回望“淮安文化周”,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是淮安文化对上海“海派文化”的一次冲击和丰富,也是快速发展中的淮安向上海、向全国乃至向世界的一次积极主动的传递。这一次虽然是从书画作品和舞台艺术的层面和上海进行了交流,但这个交流背后的意义却十分深远,“淮风楚韵”已成为“海派文化”中的一抹精彩亮色。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