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起江淮,再迎盛会。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举办在即,海内外华商代表将再次聚首,同续淮河情缘,共话合作发展。
从毫末之芽到合抱之木,四年来,淮河华商大会影响力与日俱增。通过大会平台,一家家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一个个重特大项目拔节生长,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
清洗、制绒、酸洗、硼扩、磷扩……初夏时节,走进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N型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车间里,智能物流车来回穿梭,各式机械臂上下挥舞,一个个硅片历经12道工序,“变”成太阳能电池片,销往世界各地。
淮安捷泰新能源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智慧工厂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不敢想象,如此“巨无霸”,从接触洽谈到正式签约用时21天,从签约到正式开工用时51天,从开工到首线出片用时151天。“速度源自超前服务。”该公司行政副总经理许冬介绍,在项目立项、环评、施工许可等方面,淮安相关部门都超前服务。“一期项目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实现竣工投产,二期项目创下4个月首线出片的行业新纪录。”
近年来,淮安不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落细、见效,努力让投资落地更快,办事更顺。针对57个审批事项,淮安逐一过细梳理,明确其中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34个审批事项可“先办证后补材料”。在申请人提供重要材料及书面承诺后,审批部门直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其他非重要材料依承诺事后补齐,有效破解因缺少个别材料导致办理环节“卡壳”的难题。
此外,淮安持续推广“提位并联”“并联审+容缺办”审批模式,变“地后审”为“地前审”“联合审”;将多部门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视角的“一件事”;推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专窗专办,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常态化开展交房(地)即发证、推进“五证联发”,实现用地“零材料”、“拿地即开工”。
作为全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中天钢铁超高强精品钢帘线项目落户淮安以来,不断刷新钢帘线行业建设纪录,预计2024年成品产销量将超37万吨、营业收入超30亿元。
该公司总经理盛荣生感慨,淮安高质量“保姆式”的专班服务是项目快建设、快达效的重要保障,“项目一开工,政府部门就派出专班进驻企业,‘5+2’‘白+黑’高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淮安的帮办服务真的是‘一包到底、说到做到’。”
一方沃土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靠亲商安商的环境。近年来,淮安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深入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改革工程来推进,用为企业服务的真心换取企业发展的信心,以营商环境温度精心呵护发展速度。
目前,淮安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经济网格化服务模式,依托经济网格化平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帮办员,下沉网格挂钩帮办,常态化走访经营主体,做好政策推送、业务培训、问题调处等“保姆式”暖企服务工作,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项目拔节生长,需精心呵护,也需要素滋养。
近日,中国巨石淮安涟水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一派繁忙景象,项目一期工程进入收尾期。该项目投产后,将填补江苏以玻纤为原料的复合材料产业链主空白,对全省复合材料产业强链壮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淮安打造以中国巨石为链主的国际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巨石在全国有4个项目,在淮安的投资最省心,很多要素保障在我们没想到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项目负责人顾建定说,项目签约后,淮安从规划选址、土地征收方案等方面,逐项落实责任人,倒排工期精准保障,真正实现了“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
为保障项目尽早落地,淮安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统筹发展空间,把要素保障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重头戏,强化全域全要素统筹,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去年,淮安共编制形成22宗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工业用地储备地块。
土地“留白”,奖补“镀金”。淮安积极实践探索,在全国率先启动奖补全事项公开、事项全要素展示、业务全流程办理、范围全市域覆盖的“四全”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将各类奖补政策集成打包、精准推送。“我们这两年先后申请14项奖补事项,获得3500多万元奖补资金,最快一笔到账只用了3个工作日。”谈起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淮安某光电技术公司行政经理熊先生连连称赞。
企业点赞,全国推广。2021年1月,国务院职转办专刊向全国推广“财政奖补直达机制改革的淮安经验”;2022年11月,“财政奖补资金直达市场主体机制改革”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名单。
大道不孤,群贤毕至。淮河之畔,淮安正以淮河华商大会为平台,让“优环境”化作发展“原动力”,吸引更多项目落地生根,把“同心圆”越画越大、“朋友圈”越扩越广,聚力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通 讯 员 熊成扬 宋爱静,融媒体记者 王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