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侠世界里的刀客,是侠者风范的代表。有这样一位“刀客”,他以手术刀为“武器”,守护健康,将患者从病魔手中解救出来。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就像刀客行侠仗义。”他就是淮安市中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肛肠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孙建。
从医18年来,他潜心钻研普外科手术和肠癌手术,从传统手术刀到新型腹腔镜,不断升级手中的“刀”,用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2006年,孙建从徐州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市中医院工作。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努力为医院的外科打开一片天地。
医学是一门“常学常新、常思常明、常践常得、常悟常进”的学问。普外科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近年来,其手术方式经历了革命性的变革,实现了由传统开放向微创的全面转变。然而,在当时的市中医院,普外科能熟练掌握微创技术的医生却凤毛麟角。孙建意识到,要想闯出名堂,就得在熟练开展各种传统手术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手中的“刀”。为此,他先后到上海长海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院学习,从传统手术到腹腔镜手术,从多孔腹腔镜到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越来越小。
为了将腹腔镜这把“刀”练得炉火纯青,除了进修学习,他还给自己“开小灶”,利用公休假等假期,去上海、南京等地医院观摩学习腹腔镜技术,近距离学习名医的手术经验。自2019年起,孙建陆续开始独立开展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及经口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Mile’s术、经肛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等操作复杂的腹腔镜微创手术。
近年来,孙建不断学习、总结、探索、突破,完成了一个个高难度手术,大幅提升了医院普外科微创手术水平,手术量从每年的几十台提升到了800余台,三四级手术量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2024年,三四级手术量超700台。
“学科要发展,技术是关键!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力量是无穷的,同样的手术,不能只是我自己会做,还要团队里的人也能做,并且达到同样的效果。”2020年,孙建担任市中医院普外科副主任,2023年,又担任了肛肠科副主任。他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十分注重凝聚团队力量,提升科室整体的综合服务能力。
科室要想实现跨越式进步,向外借力、拓宽视野不可或缺。孙建主动与上级医院联系,建立紧密合作平台。2021年,科室加入“江苏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专科联盟”;2023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烨教授团队工作站落户市中医院。借助专科联盟和名医工作站这两大平台的高端医疗资源,市中医院普外科的影响力如同涟漪般层层向外扩散,在淮安占据了一席之地,诸多患者慕名而来。
科室的发展,不仅要有外部助力,还要深挖内部潜能,充分调动科室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普外科目前有7名医生,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博士2名,硕士3名。为提高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适应科室发展需求,孙建依据科室人员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及临床经验,将他们分成甲乳、胃肠肿瘤、梗阻性肠病及盆底、便秘四个小组,实现错位发展。
在梗阻性肠病、便秘等疾病治疗方面,孙建坚持采用“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方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诊疗路径。他率先在全市开展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可使单纯性粘连肠梗阻患者避免手术,减少复杂性或难治性肠梗阻的术后复发。
谈及每一天的工作,苦吗?累吗?答案不言而喻。可是孙建的脸上却总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选专业的时候就知道当医生很辛苦,可每次看到患者康复,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这份信念如同火炬,照亮他在医学道路上披荆斩棘的每一步,也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激励着大家共同为守护患者的健康不懈努力。
■通讯员 张 丽 申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