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了非凡历程,留下了光辉足迹,涌现了一批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今日起,市总工会推出“百年荣光 劳模担当”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专栏,聚焦劳模代表,弘扬劳模精神,致敬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3000万元,这不是一个企业的产值,而是一个优秀技工的价值。朱玉庭,本是平平无奇的“建筑小工”,却精于钻研、善于巧思,短短十年,攻克一道道世界级难关,成为行业有名的“精造大牛”。日前,他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20多年前,朱玉庭高考落榜,只身来到工地打工。别的工友只管埋头“卖力气”,他却总能动脑子、用巧劲。“小朱脑子灵光,做小工屈才了。”工友的话是惋惜,更是鼓励。此后,他不断钻研技术,实现了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的三级跳。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朱玉庭走上更大的舞台——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
这是全球专业齿轮散件制造企业,招聘技术人员门槛很高,可领导却一眼相中了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青年。
这份信任很快得到回馈。2014年底,公司实施自动化车间项目建设,其中精密车床加工出现“断屑”,如这个问题不解决,项目将面临“停摆”。“让我试试。”面对挑战,朱玉庭主动请缨,此后半个多月,他吃住在车间,最终攻克难题。同时,通过对刃具的重新选型,使项目刃具成本较过去降低62.8%,仅半年时间为公司节约成本近50万元。
牛刀小试,朱玉庭声名大噪。此后,但凡遇见新难题,同事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领衔攻关福特项目,节约材料成本200万元;优化麦格纳项目加工工序,将其中两大类产品的平均生产效率提升23%;攻关自动化辗锻工艺,使单件材料重量减少0.5至1公斤,年节约材料费用426万元,并于202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随着一道又一道难题被攻克,朱玉庭技术能力迅速提高,“能人”之名成为大家的共识。
事实上,技术攻关不能一蹴而就,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地实验、纠错、再实验。
最大的“拦路虎”,困扰了朱玉庭整整两年。
2018年,公司新接一变速箱带端齿类齿圈的开发项目。该工件十分复杂:有18个齿,每个齿槽有24个棱角。如此结构,加工过程中,产生毛刺在所难免。毛刺必须人工处理,否则轻则发动机顿挫,重则影响使用寿命。
怎么办?朱玉庭查阅国内外多项资料、视频,并赴北美知名企业考察学习。但结果均不如人意。“这是国际难题,同行都没啥好办法。”河要过,前无引路人,摸着石头,自己趟着过。此后两年,朱玉庭对多种工艺方案反复试验研究,从对振动、磨粒流、旋转搓刀、电化学、毛刷、热能等各种去毛刺方式的探讨,到精车、旋分铣以及去毛刺等多道工序的协同,历经无数次失败,最终以三项工序联合的方式,彻底解决毛刺问题。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2019年,朱玉庭再次带领团队,对端齿加工工序刀具进行研发,最终,新量产刀具平均使用寿命提高3倍,价格降低75%,一年下来,节约端齿刀具费用78万元。
“研发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肯琢磨,总能找到路子。”工作十多年来,朱玉庭和团队累计完成近百项产品技术攻坚、设备项目攻关任务,先后推广应用10多项前沿技术,其主导的工艺攻关项目已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
2017年起,“朱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依托这个平台,他将技术倾囊相授。“朱工总是手把手带我们,不厌烦、不藏私。”谈到朱玉庭的教学风格,精车分厂高级技师郭勤虎感受颇深,“他教技术时,不是直接给答案,而是听我们的想法,启发我们自己找思路想办法。”
除了培养“身边人”,朱玉庭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担任市产业导师和省“劳模工匠助企行”劳模工匠技术服务总队队员,开展十多场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惠及群众超万人。
朱玉庭的教学并非走过场。为了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学得进,他常常伏案到深夜一两点,对课件反复修改,将抽象的书面知识转化成动画、图片。授课结束,他又精心赶制考题、批改试卷,对错题进行逐一分析、逐个辅导,直到学员完全掌握。
精心培育,硕果满园。近年来,朱玉庭先后培养出高级技师5名、中级技师9名、调试工程师20多名,团队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0多项。
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朱玉庭坦言,荣誉不只属于个人,更属于淮安无数产业工人。他相信,“小齿轮”虽不起眼,却能转动世界。
■通 讯 员 杨晶晶 蒋渭清,融媒体记者 王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