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南集镇皂角村:田垄上闯出致富路

南集镇皂角村:田垄上闯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5-07-16 10:03  关注度:245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近年来,涟水县南集镇西南角的皂角村,深耕土地、精作田垄,有效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如今,大家的日子就像刚出笼的米糕,既热气腾腾又香甜实在。

近年来,涟水县南集镇西南角的皂角村,深耕土地、精作田垄,有效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如今,大家的日子就像刚出笼的米糕,既热气腾腾又香甜实在。

土疙瘩中的“精细账”

皂角村的家底薄,637户人家散在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曾是压在村“两委”心头的大石。村党总支书记张坤刚来那会儿,村部的墙皮都掉渣,电灌站的水泵转起来直冒黑烟。

面对困境,张坤带领7名村“两委”成员,扛着测绘仪走遍全村,硬是从堆渠河塘里整理出60亩可用耕地。当6万元土地流转费汇入村集体账户时,会计的算盘声清脆响亮。

转折点出现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村集体以18万元现金和8亩土地入股,占股51%;140户农户以土地按每亩900元折价入股,共同持有49%的股份。在涟水县农业农村部门20万元补贴支持下,合作社仅自筹4.6万元就购置了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崭新的农机在仓库里闪闪发亮。

合作社还玩出新花样:200亩普通水稻田,采用传统种植方式,聘请村民插秧,日薪100元还管饭;135亩有机水稻田,实行油菜轮作,6000公斤菜籽油供不应求。会计的账本上记录着喜人的数字:普通水稻田每亩利润200元,有机水稻田每亩利润500元,扣除成本后净赚20余万元。

“同心米”里的“品牌经”

“同心米”如今成了皂角村的金字招牌。“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蹲在田里测了15项水质指标、19项土壤指标、72项稻谷指标,说咱这米口感极佳。”张坤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掏出个红本本——那是2024年11月获得的有机转化认证证书,涟水县村集体头一份。

为开拓市场,张坤曾带着民兵营长冒雪驱车闯南京,后备厢里装着电饭锅和萝卜干,现场煮饭请客户品尝。“客户尝完当场拍板,30%订金直接到账。”张坤自豪地说。如今,135亩的“同心米”被预订一空。

水稻和油菜轮作的法子,让土地没闲着。135亩油菜收了6000公斤菜籽,榨成的“农村小榨”菜籽油很快便销售一空。菜籽饼留着当有机肥,去年买肥料的11万元今年省下不少。“菜籽按3元/斤收,3斤菜籽出1斤油,1斤油成本约9.9元,卖12元,刨去油桶和运输费,虽不赚钱,却换来了优质肥料。”村会计高兴地算着账。

皂角树下的“乡愁梦”

村西头那棵遭雷击的老皂角树桩依然矗立,而张坤已带领村民栽下2100株新苗。“河南人收皂角做药材,咱结合绿美村庄项目,把意杨树全换成皂角树,这条路就叫‘皂角长廊’。”张坤指着规划图说,“等2026年拿到有机证,就建加工厂,菜籽油渣做有机肥,实行稻油轮作,这才是可持续的循环农业。”

夕阳西下,合作社的仓库里,张坤捧起一把米任其从指间滑落:“有人说传统农业没奔头,我看啊,只要肯深耕土地,用心经营,穷村也能变宝地。咱们皂角村,往后就是涟水的‘有机粮仓’!”

■记 者 刘 华 王 舒 通讯员 高晓慧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