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夏意犹未尽,忽觉秋已来

夏意犹未尽,忽觉秋已来

发布时间: 2025-08-07 15:37  关注度:231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三伏天还未过去,今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立秋之后我市天气如何?立秋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市民又该如何顺应时节保持身体健康?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三伏天还未过去,今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立秋之后我市天气如何?立秋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市民又该如何顺应时节保持身体健康?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立秋≠入秋,气温仍然偏高

立秋并不等同于入秋。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汤洁指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仅仅是名义上开启了秋天的大门。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正式开始的标志。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很少有地方能在立秋时真正步入秋季。以淮安为例,常年入秋时间大多集中在9月下旬,往年我市8月上旬的炎热程度常常仅次于7月下旬。

民间将立秋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今年立秋属于“晚立秋”,那立秋后天气会不会很热?汤洁分析,从往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早立秋”和“晚立秋”在气温方面其实并无明显差异,真正决定气温变化的是副热带高压势力范围的变动以及台风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即便过了立秋,如果副热带高压重新西进北抬,气温仍有可能再度上升。从目前最新的气象资料来看,立秋之后,随着高空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南落,我市将迎来一连串降水天气,暂时凉爽的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汤洁提醒市民,立秋之后,即便可能短暂凉爽,但暑热仍未离去,市民仍需注意防暑降温。据江苏气象消息,预计今年8月,全省平均气温将较常年偏高1℃至2℃,全省范围内有3次高温过程,出现时间分别为8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8月中旬中期以及8月下旬中期。市民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准备。

据了解,三伏中的末伏始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并持续10天。今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因此,8月9日至18日为末伏时间,这也意味着8月19日正式出伏。

立秋习俗:舌尖上的秋日祈愿

炎夏渐渐过去,此时人们更容易产生食欲。立秋节气的许多民俗与饮食有关,如“贴秋膘”和“啃秋”。淮安市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庄沂介绍:“人到夏天,胃口不佳,饮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多会有所下降。秋风一起,人们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这就是‘贴秋膘’的由来。”

庄沂表示,“贴秋膘”首选“以肉贴膘”,通过吃肉来弥补夏日酷暑给身体带来的“损耗”。适当“贴秋膘”有助于恢复体力,但如果贴补过度,且运动不足、热量消耗过低,就容易导致“秋胖”。此外,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仍较重,人体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如果盲目“贴秋膘”,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容易诱发感冒、便秘、发热等病症。因此,“贴秋膘”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可多食用润肺、生津、利湿、健脾的食物,如莲藕、薏仁、红小豆等。

“啃秋”指在立秋日吃西瓜。“啃”字表达了人们“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美好祈愿。

立秋这天洗澡也有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还有的地方立秋这天忌讳洗澡。这些讲究大多是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立秋后还有“秋老虎”,天气仍会炎热一段时间,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还可能发生。

立秋养生: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重要转折期。庄沂说,秋季养生在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方面均应以养收为原则。

具体来看,立秋时节,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以调养人体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并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风险。此时暑热未尽,虽偶有凉风,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依然炎热,所以防暑降温不能懈怠。早晚偏凉,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出行时应备好衣物,以防天气突变着凉。

饮食调养在立秋后尤为重要。庄沂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引发咳嗽、感冒等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市民要注意滋阴润燥,多吃一些生津止渴、润肺清心的食物,如用雪梨和百合清蒸或隔水炖煮,以生津润燥;用罗汉果或桑叶泡水代茶饮,以清肺润燥;用大米、糯米和杏仁煲粥,经常食用以润肺生津。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症状或损伤脾胃。

运动方面,立秋后,暑热尚未完全消退,此时进行健身锻炼应避免剧烈运动。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项目,如瑜伽、太极拳、慢跑等。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尤其要避免出汗过多导致阳气耗损。另外,秋季肺气旺盛,易克制肝气,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市民平时可以用玫瑰花、陈皮、炒麦芽等泡水喝以舒缓情绪。

■记者 何剑峰 徐薇,通讯员 申琳琳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