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市工信局:精准滴灌强工业 聚力攻坚促增长

市工信局:精准滴灌强工业 聚力攻坚促增长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15  关注度:216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据统计,1—7月,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8.6%、12.1%、8.2%,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二;三项指标已同时连续14个月保持全省领先。预计至今年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规模较“十三五”末可实现翻番。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今年以来,市工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型工业化不飘移、不飘然、不飘浮,坚定不移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攻项目、强主体、促转型、优业态,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后劲增强、结构优化、质态提升”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1—7月,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8.6%、12.1%、8.2%,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二;三项指标已同时连续14个月保持全省领先。预计至今年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规模较“十三五”末可实现翻番。

项目攻坚,构筑发展硬支撑

今年5月,市工信局牵头举办淮安(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协同发展恳谈会,签约项目25个,其中“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项目22个。

在淮安,项目招引已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市工信局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深化重大项目分析研判机制,持续提升项目研判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为项目落地见效奠定良好基础。今年以来,累计完成项目研判1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3个。

项目成效最终看投产达效。市工信局聚焦项目建设“1533”工程,强化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今年1—7月,全市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229个,同比增加9个,其中10亿元以上47个,同比增加18个;新竣工亿元工业项目177个,其中10亿元以上12个。新开工、新竣工项目中,“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项目占比均超过八成。

只有梳理出滞后“症结”,才能有效推动项目加速建设。

市工信局会同相关部门,强化监督考核,对近3年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列统项目开展过堂剖析、现场会办,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提高转化效率。2021—2024年竣工项目列统率达87%,较“十三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

随着一个个高质量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些项目串联起城市建设的壮美画卷,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企业培育,打造工业强引擎

西派集团智能车间内,高端化、数智化的生产场景在眼前呈现。“我们能快速推进技术升级,离不开淮安工信部门的精准扶持。”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英燕说。

据了解,市工信局出台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强化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专精特新项目招引、支持企业创新平台打造等6项重点工作,创新出台专精特新专项扶持政策,大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得益于此,西派集团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累计投入1.6亿元,建成亚太地区最长的柔性生产线、江苏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效率提升30%、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公司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省互联网标杆工厂。

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630家,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成长矩阵。

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工信局帮我们将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纳入‘千企技改’重点项目库,全程协调要素保障。”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改工程处副处长朱斌介绍。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坚持问题导向,按月收集、分析重特大项目土地、审批、生产等各类要素需求,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提前介入指导、加快推进。1—7月,全市38户百亿(50亿)培育企业实现产值933.3亿元,同比增长10.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5.7%。

产业成群,塑造竞争新优势

“感谢政府,未来我们将和淮钢特钢在矽钢片、电机轴等关键材料采购上深化合作。”3月21日,在全市特钢产业链专场供需对接活动中,江苏翔宇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文武高兴地说,“若能从淮钢特钢购买到所需的产品,每吨成本可降200元。”

我市先后举办的特钢、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快消品等同城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是市工信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围绕“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培育,研究细化发展行动方案、编制同城产业链图谱,“一群一策”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联合制定《盐常宿淮光伏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推动集群量质齐升。

做强产业链“集群圈”,需要优化产业生态。市工信局加快“五中心一基地”建设,牵头编制《淮安市1小时工业配套服务圈推进方案》,推动德瑞加数控机床、罗伯特模具等企业与淮钢特钢、金石铸锻、金湖艾伦机械建立对接合作。发挥“淮企小秘书”线上服务平台效能,对接加入AI助手、中介超市等新功能板块,实时更新企业供需配套、银企对接等需求信息。强化产才融合,指导今世缘酒业、正大清江获批省首批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企业,淮钢特钢成功入选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项目。

对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淮安而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艰巨任务。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牢固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不动摇,紧盯项目建设“1533”工程,持续深化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筑牢产业关键支撑;深入实施百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智改数转网联”、传统产业焕新等行动计划,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实现“十四五”高水平收官贡献更多工信力量。

■记 者 刘 权,通讯员 许 媛 王 震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