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报预警 > 小广告里的“不诚信”陷阱

小广告里的“不诚信”陷阱

发布时间: 2025-08-20 09:27  关注度:217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近日,淮安经开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揭开了街头小广告背后隐藏的“不诚信”黑幕——被告人为牟取2万余元非法利益,协助他人打印、张贴5万余张含诈骗二维码的“兼职”小广告,直接导致受害人损失近50万元。

近日,淮安经开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揭开了街头小广告背后隐藏的“不诚信”黑幕——被告人为牟取2万余元非法利益,协助他人打印、张贴5万余张含诈骗二维码的“兼职”小广告,直接导致受害人损失近50万元。

案件中的小广告打着“兼职”“福利”的幌子,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被告人明知这些二维码可能成为诈骗工具,却因贪图小利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正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直接破坏。诚信是社会运行的基石,而此类为网络犯罪“搭台铺路”的行为,不仅让受害者蒙受经济损失,更侵蚀着公众对陌生人的社会信任,让“扫码”这一便捷行为蒙上猜忌阴影。

从法律层面看,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记者了解到,这类犯罪的隐蔽性极强,往往以“小投入、快回报”为诱饵,利用部分人“赚快钱”的心理,将其卷入违法链条。而其社会危害性却远超个体行为——它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前端引流”的关键助力,让更多人掉入陷阱,形成“不诚信行为获利、诚信者受损”的恶性循环,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与社会公平。

法官提醒,反诈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广大市民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构成和危害,避免因贪图小利而走上犯罪道路。同时,对“高薪兼职”“快速贷款”等可疑广告保持警惕,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拨打可疑电话,发现诈骗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只有全民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记者 吴海涛 通讯员 赵德刚 杨阳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