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半年接诊近千万人次,淮安基层医疗凭啥圈粉?

半年接诊近千万人次,淮安基层医疗凭啥圈粉?

发布时间: 2025-08-25 09:19  关注度:245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现在就医就像串门,方便又舒心。”近日,家住清江浦区城南街道的刘先生陪着母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中医理疗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淮安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如今在淮安,“15分钟健康服务圈”越画越圆,“好看病、看好病”这件民生“关键小事”,正从“有”的满足迈向“优”的提升,让千家万户的健康底气越来越足。

“现在就医就像串门,方便又舒心。”近日,家住清江浦区城南街道的刘先生陪着母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中医理疗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淮安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如今在淮安,“15分钟健康服务圈”越画越圆,“好看病、看好病”这件民生“关键小事”,正从“有”的满足迈向“优”的提升,让千家万户的健康底气越来越足。

省心,医院在身边

清晨的淮安区钦工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大厅,排队就诊的队伍井然有序。“高血压十几年了,以前看病要往城里跑,特别不方便。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挂号开药花钱少,连慢性病筛查都能‘点单’,真是省心又省力!”五里村的颜先生举着刚取到的药品,笑得眉眼舒展。

钦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戴庆生算起“健康账”——这个辐射周边5万乡亲的基层医疗机构,去年门诊量突破十万人次。如今该卫生院已升级为慢性病筛防中心,在糖尿病、血脂管理等慢病防控领域实现精细化服务。

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结合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特点,持续优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布局,着力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推动基层医院从“小打小闹”向规范发展转型,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事实上,这样的健康守护升级已在淮安城乡全面铺开:做优做强4个省级首批基层慢病筛防中心、15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53个社区医院,今年上半年基层总诊疗量达917.4万人次……这些数字印证着政府对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承诺,也承载着百姓“心中有底,身上少累”的获得感。

放心,专家沉下来

“三甲医院专家天天见,比去大医院还方便!”家住清江浦区北京新村的王奶奶拿着病历本,在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诊室外等候。今年4月以来,该中心联合市二院开展“专家天天见”活动,心内科、泌尿外科、骨科专家轮流坐诊。最暖心的是儿科安排——市二院儿科博士曾碧荷将坐诊时间特意设在下午4:30—6:30,“这个时段刚好是孩子放学、户外活动的时间,看病不耽误学习,家长也少操心。”曾碧荷笑着说。

在淮阴区渔沟中心卫生院,市三院精神科主任石文杰的坐诊日总是门庭若市。“石主任不光啃下了‘硬骨头’病例,还手把手教我们查房和调整治疗方案,现在科室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渔沟中心卫生院精神科主任程静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优质资源“沉”得深,全靠机制“托”得牢。我市建成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0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千名医师下基层”工程实现机制、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五下沉”。远程会诊“一键连专家”、急危重症“智能调资源”等创新举措,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

暖心,服务送上门

“陈医生,你比亲人还亲!”家住淮海剧团宿舍的90岁的吴奶奶拉着家庭医生陈立芹的手不放。老人脑梗后偏瘫,一年多来,陈立芹风雨无阻上门做康复、查指标,突发情况随叫随到,如今老人能慢慢挪步。目前,全市共有家庭医生团队916个,通过开展12大类1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城乡居民当好“健康守门人”。

数智共享中药房实现汤药“速递到家”,家庭病床将病房“搬”进家中,联合病房确保转诊“无缝衔接”……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守护健康”,淮安基层医疗服务愈发精细,如阳光般照亮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的淮安,基层医院有“颜值”更有“实力”,专家离得近,服务暖人心。循着“以基层为重点”的方向,淮安正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均衡、更可及,让每一位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握牢“健康获得感”。

这条守护健康的温暖之路,没有终点。它正沿着民心所向的方向,向着更优、更暖、更坚实的未来,绵长延伸……

■记 者 杨丹丹 王 舒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