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从“朱二面条”到“淮浦金匠”——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助力小微企业完成“三级跳”

从“朱二面条”到“淮浦金匠”——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助力小微企业完成“三级跳”

发布时间: 2025-09-29 10:42  关注度:234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在清江浦区,“朱二面条”有着许多老街坊记忆中不变的味道。从2002年家庭灶台旁飘出的第一缕麦香,到2025年现代化厂房内轰鸣的生产线,“朱二面条”用23年时间完成“三级跳”,蜕变为拥有“淮浦金匠”品牌的食品公司。而这背后,离不开清江浦区市场监管部门“扶上马、送一程、护全程”的精准服务与有力支持。

在清江浦区,“朱二面条”有着许多老街坊记忆中不变的味道。从2002年家庭灶台旁飘出的第一缕麦香,到2025年现代化厂房内轰鸣的生产线,“朱二面条”用23年时间完成“三级跳”,蜕变为拥有“淮浦金匠”品牌的食品公司。而这背后,离不开清江浦区市场监管部门“扶上马、送一程、护全程”的精准服务与有力支持。

第一跳

从家庭灶台到合法经营,给“放心面”办理“身份证”

时光回溯至2002年,创始人朱玉安凭着祖传的手艺和对面条品质的执着,在自家开始了家庭式面条生产。起初,规模小,销售范围仅限于邻里,虽有好口碑,但始终处于“无名无分”的状态。

2008年,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和规范化经营意识的萌芽,朱玉安在原工商部门的引导下,于当年5月正式注册了“朱二面条店”个体工商户。小作坊终于从家庭灶台走进合法经营的行列。此后,原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每次巡查都会多多留意,从台账记录规范到经营场所卫生,“手把手”地给出基础指导,帮助朱玉安把“放心面”的底子打牢。

第二跳

从“口碑小店”到“名特优”,把“老味道”做成“金招牌”

有了合法身份,“朱二面条”的手工制面工艺始终未变:选料只认当年新麦,和面坚持“三揉三醒”,切面讲究 “薄厚均匀”,生意渐渐从巷子里火到了周边街道。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了这家小店的潜力值。

于是,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帮扶指导下,“朱二面条”成功拿下清江浦区“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两项荣誉。“评上‘名特优’食品小作坊那天,光餐馆的订货电话就接了十几个,日销量直接翻了一番!”朱玉安说,“感谢清江浦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帮我们把‘老味道’做成了‘金招牌’。”

第三跳

从个体户到企业,让“地方味”走向“大市场”

随着“朱二面条”发展需求日益迫切,单一的个体户模式已难以适应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需要。2024年,“朱二面条”实现了从个体工商户到淮安市金匠食品有限公司的跨越,同步注册了“淮浦金匠”商标,巧妙融合地域文化标识与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为品牌注入了新的灵魂,也为未来跨区域市场扩张铺展了路径。

对淮安市金匠食品有限公司来说,真正的挑战在后面:规模化生产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可厂房布局、设备选型、质量体系建设,每一项都是陌生领域。面对复杂申请流程与严格审查标准,企业一度迷茫。此时,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再次主动服务、提前介入,从厂房布局、设备安装到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提供全流程精准化预指导,帮助企业查漏补缺。今年9月,企业正式提交食品生产许可申请后,该局工作人员高效组织现场核查,既坚持标准,又耐心指导企业快速整改,最终助力企业顺利取证。

从家庭小灶到企业化运营,“朱二面条”的“三级跳”,映照着清江浦区市场监管部门从“监督员”到“引导员”“护航员”的角色转变。“每一家‘小而美’的经营主体,都是区域经济肌体中充满活力的‘毛细血管’。”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推出“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从资质办理、品牌培育到合规经营,全程为小微企业搭台铺路,让更多“朱二面条”式的成长故事不断上演,为清江浦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小微活力”。

■通讯员 尹 薇,记 者 徐 薇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