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群众健康,近年来,淮阴区按照“区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总体目标,依托区域医共体建设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因地制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
乡镇医疗服务配置中心化,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该区以“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为建设目标,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分布、群众健康需求、服务能力水平等因素,结合集镇区域人口密度和医疗需求,调整医疗发展战略,推进中心卫生院建设,实行医疗卫生资源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优化分配,避免资源闲置浪费。推动非建制镇、偏远地区等地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调整,取消独立法人地位,由中心卫生院统一管理,确有住院服务需求、能独立开展高级别手术的,调整为分院,保持相对完整的诊疗服务体系;基本以开展慢性病、常见病等非住院医疗服务为主的,调整为门诊部,结合发展实际实行过渡管理。实行医疗服务全域一体化布点,对人口较少的村庄和边远地区合理设置医疗服务点,利用原有村卫生室或党群服务中心等建设巡回医疗点,完善“家门口”基本诊疗服务。
区镇村三级服务网格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立健全区委领导、区政府主导,人社、财政、卫健、医保等部门紧密配合,各镇(街道)和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区域医共体管理体制。组建以1个区三级医院为龙头,3个区直公立医院为补充,4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依托,多个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部村卫生室为网底的新三级医疗网。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确保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有1名牵头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常年服务,建立牵头医院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基层驻守服务半年以上的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实行设备、药材、耗材等统一招标、统一管理,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负担;畅通基层和区级用药衔接,实现目录统一、处方自由流动,完善区、镇、村三级诊疗服务网络与转诊机制,探索便民惠民措施,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诊疗服务项目特色化,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诊疗服务融合,推进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加强诊疗服务,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重点加强康复疼痛、血液透析等诊治中心建设;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已有特色科室基础上,聚焦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等,围绕中医、康复、内分泌、呼吸等科室重点谋划,落实慢病管理和老年人体检,建立综合连续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供家庭医生预约上门和家庭病床服务,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受益率和感受度。加强医防深度融合,构建基层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度协同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易发慢性病的规范管理和全程督导;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预防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传染病“多病共检、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和会商研判机制。
■通讯员 朱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