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上名医 > 守护生命 无问西东——记市中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援青医生钱慧华

守护生命 无问西东——记市中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援青医生钱慧华

发布时间: 2025-10-21 08:46  关注度:244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他是淮安的一名麻醉医师,也是青海高原上默默守护生命的援青医生。2024年10月24日,作为支援青海医疗队的一员,他跨越千里,奔赴青海省湟源县中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他就是市中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钱慧华。

他是淮安的一名麻醉医师,也是青海高原上默默守护生命的援青医生。2024年10月24日,作为支援青海医疗队的一员,他跨越千里,奔赴青海省湟源县中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他就是市中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钱慧华。

面对湟源县海拔2690米的高原环境,钱慧华不仅要适应强烈的日照辐射、干旱多风的气候,还要克服头痛、失眠、气喘等高原反应。从江淮水乡到青海山川,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初心与担当。

临危受命,一人扛起重担

由于医院唯一的麻醉医生突然离职,紧急招聘的麻醉医生还未到岗,湟源县中医院各类手术无法开展,急需麻醉医生“救场”。抵达青海的第二天,没有缓冲期、没有适应时间,钱慧华第一时间站上手术台,投入紧张的工作。

高原反应没有给钱慧华留情面——头痛、失眠、气喘、咳嗽持续了近两周。有时在手术台前站久了,他会明显感到心跳加速、四肢乏力。面对排期满满的手术,他深知自己必须坚持。最初三个月,他一人承担了全院各类手术的麻醉工作,最多的一天,完成6台手术的麻醉工作。

在最短时间内,钱慧华熟悉了环境、设备和工作流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麻醉操作300余例,并实现零差错、零事故。

授人以渔,培育本土力量

钱慧华很快意识到,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科室薄弱、人才短缺的现状。真正的帮扶,不是“代劳”,而是“赋能”。在得到双方医院支持后,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麻醉医生培训方案。

湟源县中医院新招聘的两名麻醉医生虽然年轻、基础薄弱,但是学习热情高。钱慧华从最基础的麻醉解剖定位、药品配伍教起,利用每天手术间隙、休息时间讲课,术中实时讲解操作要点与风险应对知识。他还带领科室建立病例讨论制度,挑选典型或复杂病例进行复盘分析。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大半年的学习,两名年轻的麻醉医生已能熟练掌握常见操作技术。今年4月,其中一名医生独立为一台肛肠手术实施麻醉。手术结束后,他兴奋地对钱慧华说:“老师,我可以了!”那一刻,钱慧华无比高兴。如今,两名年轻的麻醉医生已能独立处理大部分手术麻醉工作。

情系高原,再续帮扶佳话

去湟源县中医院之前,市中医院计划安排麻醉医生帮扶三个月。然而,支援期转眼结束,年轻的麻醉医生还无法挑起大梁,科室又处于爬坡过坎关键阶段,于是,湟源县中医院向市中医院发函,请求延长钱慧华的帮扶期限。

其实,即便没有这封信函,钱慧华也在思考延期的事。他难以忘记那位藏族老阿妈在术前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的“谢谢”;无法忘记那位因阑尾炎感染休克的老大爷术后出院时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两名年轻麻醉医生眼中逐渐显现的坚定与自信更是深深地烙进他的心里。出于对麻醉科的深厚情感,他主动向单位领导提出申请,希望将支援时间延长至一年。

履职担当,开创崭新局面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今年5月,钱慧华被任命为湟源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履新后,他立足全院发展大局,着力构建完善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体系,积极推动手术科室与麻醉科深度协作,协助优化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流程。

在制度建设与流程优化方面,钱慧华积极促成市中医院与湟源县中医院建立更深层次的对口支援机制,推动开通远程会诊通道,有效提升当地的诊疗水平。同时,他多次组织并参与边远乡村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牧民“家门口”。

在管理实践中,钱慧华将市中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推动优化手术流程、规范药品管理等多项措施落地见效。在学科建设方面,他带领团队开拓创新,成功开展1项省级新技术及3项院内新技术、新项目,率先实施院内首例超声引导下腰椎麻醉及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使该院在精准麻醉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援青海要求,2022年7月8日以来,市中医院已分批次派遣18名专家赴湟源县中医院开展常驻帮扶工作。今年11月,钱慧华一年的援青工作即将画上句号。回望在高原的日日夜夜,钱慧华感慨万千。他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与奉献,赢得了当地同仁的信任和患者的赞誉,对“医者仁心”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通讯员 张 丽 申琳琳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