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到品牌化营销,再到农文旅融合发展,她以企业家的思维为家乡绘制了一幅崭新的发展蓝图;她摒弃“守摊子”的想法,以商业思维叩开乡村振兴之门,带领乡亲们破局前行。她,就是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党总支书记黄爱萍。
黄爱萍面临的第一个困局是传统小农经济的低效与分散。2013年,她创办金湖县爱萍粮食种植家庭农场。面对资金短缺和村民不信任等问题,她通过打造高产示范田,证明了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的可行性,最终赢得村民支持,迈出了农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其间,她前往东北农业大学和淮阴师范学院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知识,这些为她后来创办农场、建立合作社以及管理乡村旅游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黄爱萍在村中创办农得利专业合作社和高桥农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推行土地集约化种植模式,并实施统一选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策略。此举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议价能力,为村民每亩增收80多元,改变了“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局面。
黄爱萍深知,优质农产品若缺乏品牌支撑,极易陷入低价竞争的困境。为此,她主导注册了“尧里黄庄大米”“尧里黄庄藕粉”等品牌,为农产品贴上信任的标签,成功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关键跃迁。
通过品牌化运营,她成功将农产品推入超市和电商平台,极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她狠抓产品质量,突出“无添加”“手工制作”等特色,以过硬品质守护品牌生命线,使“尧里黄庄”成为广受认可的金字招牌。正如她所说:“通过系统化的品牌打造,如今高桥村黄庄在淮安旅游市场上的名气相当高!”
黄爱萍没有止步于农业,她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紧紧抓住高桥村作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机遇,把整个乡村当作一个完整的产品来系统规划和打造。她带领团队盘活本地文化资源,修复知青旧址并建成展馆,挖掘“打排斧”“莲湘舞”等非遗项目,让传统文化转化为旅游的新吸引力。通过发展农家乐、采摘园、民宿等配套设施,她进一步丰富产业形态,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既能追寻诗和远方,也能体验充满烟火气的乡村野趣。黄爱萍的破局之路,推动高桥村从一个普通乡村发展为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增收致富的示范典型。
如今,高桥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村已拥有5家农家乐和1个采摘园,去年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旅游带动农户收入达120万元,农文旅综合收入较之前增长40%,并带动了100多人就业;老年人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村里组建的“暖阳”志愿服务队,由15名志愿者每天为20多位老人送去热饭,并陪他们聊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危房已全部拆除,路灯亮起来了,广场建起来了,高桥村成功入选国家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记 者 金海洋,通讯员 靳 凯 王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