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项”上发力 聚“链”而强——且看淮安经开区如何舞活产业链“龙头”

“项”上发力 聚“链”而强——且看淮安经开区如何舞活产业链“龙头”

发布时间: 2025-10-24 09:07  关注度:229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行走在淮安经开区,从塔吊林立的项目工地到机器轰鸣的智慧化车间,从精准高效的行政审批到无微不至的企业服务,一股抓项目、强产业、优链条的热浪扑面而来。在这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始终是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的“主轴线”,是推动区域经济行稳致远的“强引擎”。

行走在淮安经开区,从塔吊林立的项目工地到机器轰鸣的智慧化车间,从精准高效的行政审批到无微不至的企业服务,一股抓项目、强产业、优链条的热浪扑面而来。在这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始终是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的“主轴线”,是推动区域经济行稳致远的“强引擎”。

链式布局 打造项目集聚“强磁场”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经开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放眼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分工布局,明确“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延伸链条”的产业发展路径,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卫材等特色产业,精心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路线图”。

产业链的构建,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我们不仅要‘捡到篮子都是菜’,还要‘提着篮子去选菜’。”经开区招商部门负责人形象地比喻说。经开区坚持按图索骥、靶向发力,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进行补链,围绕薄弱环节进行强链,围绕关键环节进行延链,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链体系。

围绕既定产业链方向,经开区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锁定国内外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和关键环节技术持有者。鹏鼎、天合、闽瑞、昱升、格菲林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经开区。这些优质项目的落地,如同在一张巨大的产业棋盘上精准落子,迅速串点成链、聚链成群,形成了“引来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乘数效应。

优化生态 厚植企业发展“新沃土”

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优良的产业生态。经开区负责人深知,比优惠政策更能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是高效、便利、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经开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首推“竣工即领证一件事”、证照联销“1+N”改革及“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举措,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设立项目服务小组,提供从签约、落户到建设、投产的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

此外,经开区着力构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产业创新联盟、人才公寓、产业基金等配套措施持续完善,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通过定期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会、银企洽谈会等,促进企业协同合作、抱团发展,畅通产业循环。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找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还能感受到政府的诚意。”昱升项目负责人感慨道,“这种‘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谋发展。”

创新驱动 激活产业发展“原动力”

产业链的攀升,核心在于创新。经开区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力聚焦“创新之核”建设,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使其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支点和活力源泉。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激励等政策协同发力,不断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目前,全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庆鼎精密电子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企业进入国家5G工厂名录。

通过创新驱动,经开区努力推动产业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标准制定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不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附加值。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经开区正以产业链为抓手,沿着“链式”发展的路径,不断积蓄能量,提升能级,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通讯员 淮 开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