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把群众事当自家事:淮阴公安破解接处警难题的“民心密码”

把群众事当自家事:淮阴公安破解接处警难题的“民心密码”

发布时间: 2025-10-29 13:40  关注度:251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首要环节,接处警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今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以“如我报警——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执法服务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接处警这一执法为民的“首要环节”,通过“四抓”举措推动执法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实现“群众美誉度、上级认可度两升,12345举报投诉、初信初访案件两降”的目标。相关经验获得市公安局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成为基层公安机关规范执法的典型案例。

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首要环节,接处警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今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以“如我报警——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执法服务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接处警这一执法为民的“首要环节”,通过“四抓”举措推动执法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实现“群众美誉度、上级认可度两升,12345举报投诉、初信初访案件两降”的目标。相关经验获得市公安局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成为基层公安机关规范执法的典型案例。

思想铸魂:换位思考,树牢为民理念

“如果我是报警人,我最需要什么?”弄懂这一问题,成为市公安局淮阴分局全体民警的“必修课”。该分局依托每周学习日、法制微警校、周五内务“大整理”等平台,通过“学习+讨论+警示”三维发力,将“为民执法”理念植入民警内心。

在“假如我是报警人”大讨论中,民警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反思接处警中的不足,精准把握“一切为了人民”的核心要义;“身边的榜样”事迹分享会上,老、中、青优秀民警登台讲述执法故事,用“帮助迷路老人回家”“耐心调解邻里纠纷”等鲜活案例,树立起规范服务的标杆;每季度的警示教育大会上,执法不当引发投诉的案例被逐一剖析,民警以“案”为鉴筑规范执法的思想防线。

靶向施治:破解痛点,提升处警质效

针对群众关心的接警慢、处警不规范、受案不及时等急难愁盼问题,市公安局淮阴分局精准施策,打出一套“补短板”组合拳。

为解决民警能力不足等问题,该分局开办4期“淮英夜校法制微警校”,开展7场场景实战演练,还通过4期青年民警轮岗培训和47对“警师制”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民警快速提升工作水平和执法能力。在规范处警流程上,该分局严格落实执法记录仪“接警必开、全程记录”“一警三反馈”制度,每周通过视频巡查、重点警情复盘整改不规范问题。

同时,该分局推进接报案中心实体化运行,落实“首接责任制”“三个当场”要求,今年以来的543起上门报案实现“全登记、全录入、全流转”;制定《110先期派警处警工作规定》,让警情“派得下、有人处”;通过处警服务卡、“所队长在线”公示牌、首接“暖心岗”等渠道,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所队负责人3日内主动约访信访投诉群众,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机制护航:长效治理,守住执法底线

“问题不过夜,矛盾不升级”是市公安局淮阴分局通过制度建设守住的执法底线。该分局构建“日、周、月”全周期监管机制,让规范执法成为常态。

日常工作中,“日必清”机制确保警情“日巡查”、问题“日整改”、执法“日点评”;每周法制例会上,“周过堂”制度对重复警情、投诉回复逐一核查,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市公安局交办的68起重复警情销账率达94.2%;对不满意警情实行“双交办”,既交办给处警单位,也交办给业务警种,215起问题警情在18小时内被主动化解;11件信访投诉事项“必复盘”,深挖问题根源并制定对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落地落实。

“如我报警”行动的深入推进,让该分局执法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得到了群众和党委政府的双重认可。行政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12345执法类热线同比减少36.6%,初信初访件同比下降17.9%。46次政府热线表扬、数十封表扬信和一面面锦旗,见证着民警执法为民工作的成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3次批示肯定,市公安局在该分局召开执法工作现场会,该分局还成为省公安厅确定的全市唯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优计划县区公安机关。(王一森)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