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木板烙画组成的《历史的烙印:朱慕萍抗日传奇》
近期,淮海晚报《镌刻》专栏连续报道了淮安一众著名的手工艺名家制作抗战题材的作品,以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一事。昨天,一件沉甸甸的包裹邮寄到了本报的大院里,南京市的著名民间艺术家王高飞先生也应邀制作了一组名为《历史的烙印:朱慕萍抗日传奇》的木板烙画作品,参加本报的活动。
现住南京的朱会民先生是朱慕萍烈士的儿子,从网络上得知本报推出《镌刻民间艺术再现抗战》栏目后,他非常激动,主动与本报取得联系,希望将其父亲在抗战时期的传奇经历通过民间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朱会民先生随后与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王高飞先生取得联系。王高飞对朱会民的来意非常赞同,于是开始赶工,利用木板烙画绝活来表现朱慕萍的抗日故事。
日前,王高飞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完成了由《虎穴锄奸》、《闯朱码渡口》、《抗战图》三幅作品组成的《历史的烙印:朱慕萍抗日传奇》。前两幅作品介绍了1939年春天朱慕萍带着锄奸队潜入涟水县城设伏,当街打死伪自卫队长、恶棍汉奸邵小喜,之后,锄奸队立即分散撤退,朱慕萍也被敌人悬赏1000元大洋,但他有勇有谋,在光天化日之下化妆成商人成功撤离的故事。《抗战图》表现的是朱慕萍在抗战期间历任我军排长、连长、营长的过程中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
记者看到,三幅作品都是用烙笔画在木板上,所有笔迹都是深深刻入板体。据了解,王高飞幼时便酷爱绘画和雕刻,经多年的潜心研习,以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葫芦烙画艺术风格,作品有山水、花鸟、古代人物造型、神话人物造型、以及百寿图、百福图等。与众不同的是,除了葫芦外,木板、树皮、布匹这些五花八门的材料都成了他的“画纸”,只不过,他的绘图工具不是画笔,而是用一根烙铁制成的“烙笔”。
朱会民先生这次除了邀请王高飞创作木板烙画作品外,还把连环画《找党》重新装裱,一并寄来参加本报的活动。《找党》介绍的是抗战爆发后,淮海区地下党组织被敌人严重破坏,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抗日青年纷纷北上寻找党组织,请求党组织派干部到淮海区领导工作,并最终把党组织带回家乡继续革命的故事。不久,连环画《找党》将与木板烙画《历史的烙印:朱慕萍抗日传奇》一起向淮安市民展示。(记者 陈哲)
新闻加点料
朱慕萍烈士小传
朱慕萍(19121949),涟水县前进乡人,1932年3月在响水中学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朱慕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日军侵占涟城后,朱慕萍等人组成短枪突击队打击投降派的势力,与鬼子打游击战。6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8团成立,任8团3营营长,后又曾任八路军教导第5旅参谋、涟水县游击大队长。1942年5月起任八路军涟水独立团副团长,为打破敌伪封锁,维护淮海、盐阜间的交通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同年冬调任涟水县麻垛区区长,领导麻垛区人民开展反“伪化”、反“蚕食”斗争。斗争刚取得初步胜利,又被调到斗争更艰苦更残酷的盐西区任区长兼区大队长。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朱慕萍不畏强敌,多次虎穴锄奸,立下赫赫战功。可惜在渡江战役前夕,朱慕萍同志牺牲于安徽和县西凉山下,年仅37岁,后来葬于清晏园内。 据公开资料整理
来源:淮安新闻网、淮安日报社,淮安114网为您提供淮安本地新闻,淮安新闻网,淮水安澜新闻,淮安阳光纪检新闻,淮安民生新闻。
上一篇:弹孔是他最特殊的勋章
下一篇:新四军中“白求恩”罗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