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楚州区流动党员创先争优纪实

楚州区流动党员创先争优纪实

发布时间: 2010-09-25 21:49  关注度:3020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

■谈天 孙晓建 葛颖 王长俊

楚州区流动党员富而思源、回报桑梓,如大地小草,不忘根从何来;似羔羊跪乳,不改反哺之意,在服务家乡、致富群众的实践中迸发出勃勃生机,谱写了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创先争优之歌。

“能为家乡发展作点贡献是我的责任”

七月,骄阳似火。比自然界气温更高的是江苏击利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紧张快干的热度:现代化数控机床一字排开,在设有“党员先锋岗”的各个车间里,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个不停。一台台价值数万元的液压破碎器陆续装车,准备运往大连。室外二期工程施工现场,面积1.9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正在浇灌框架……

“能为家乡发展作点贡献是我的责任……”公司董事长、流动党员张春生指着身后的工地,激动地告诉我们:“二期项目投产后,企业将实现年销售5亿元、利税6500万元、新增就业800多人。”

200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春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返乡创业,并于当年4月投资6000多万元在楚州经济开发区创办了江苏击利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8年3月份建成投产后,当年就实现销售6000万元,利税400万元。2009年,张春生又投入1.6亿元新上二期工程。

张春生和他的击利乐机械有限公司只是楚州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一个缩影。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楚州区努力放大张春生这一党员创业典型,制定出台了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激励办法,通过优化环境,整合资源,努力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区直各部门也在市场准入、企业登记、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用电用水等方面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提供资金、厂房、劳务等方面的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86名流动党员回乡兴办各类实体112个,带动就业3300多人。

以家乡发展为己任逐步成为流动党员的共识,在当前正在开展的“百日招商竞赛”中,386名流动党员共提供有价值招商信息200多条,先后陪同近300名客商来楚调研考察,完成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有3个亿元项目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既然当了书记,就应该这样做”

去年以来,楚州区把夯实村级组织、选配“双强”型干部作为科学实践的重要抓手,对流动党员进行了拉网式调查摸底,采取登门问计、拜访座谈等方式,动员那些思维较敏捷、发展有本领的党员能人大户回乡创办实体或担任村级主要干部。季桥镇南湾村党总支书记刘正亮就是流动党员返乡任职、兴办实体的典型中的典型。

2009年5月,在外创业有成的刘正亮积极回应组织和群众期盼,从镇江返乡,创办了兴隆米业有限公司,并当上了南湾村党总支书记。此时的南湾没有村部、没有企业,集体经济为零,是典型的“空壳”村。上任后,刘正亮把凝聚人心提振士气作为首要任务,个人出资3万元并多方筹资新建了300平方米的村部,修建了3公里水泥路。随后,村里的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社区卫生室也相继落成。

“既然当了书记,就应该这样做。”这是刘正亮回答家人抱怨和外界议论时常说的一句话。2009年10月初,刘正亮身患重感冒,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