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第三届“淮安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奖候选人及主要业绩

第三届“淮安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奖候选人及主要业绩

发布时间: 2010-12-27 14:34  关注度:4519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
导读:按照《关于开展第三届“淮安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规定和要求,经组织推荐、资格审核、评委会评审,王忠英等10名同志为第三届“淮安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奖候选人,现予公示。

第三届“淮安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奖候选人公示

  按照《关于开展第三届“淮安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规定和要求,经组织推荐、资格审核、评委会评审,王忠英等10名同志为第三届“淮安创新创业人才奖”获奖候选人,现予公示。如对公示人选有不同意见,请于2010年12月18日下午5:30前,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联系电话:0517-83920353,83605100(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

  联系人:李磊  杨婷婷

  联系时间:上午8:30 —11:45  下午2:00 —5:30

  邮  箱:hasrcb@126.com

  淮安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2月14日

王忠英,男,43岁,甘肃兰州人,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科研和技术工作,帮助淮钢建成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炉流程特殊钢生产线,并进行配套技术和产品开发,获省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开发了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形成企业标准,申报专利19项。主持“973计划”和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部分成果通过验收。开发了247个高附加值新品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替代进口,累计新产品产量达346.9万吨,新增效益3.72亿元。2006年以来,先后获得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为淮钢品种结构调整、工艺技术优化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特钢技术创新体系、确保淮钢进入中国特钢前三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董  云,男,42岁,江苏盱眙人,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化学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委员会委员,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成功开发了气相催化加氢法生产对(间)甲苯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工业化装置使淮河化工的对甲苯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主持年产80000吨一硝基甲苯技改项目建设,主导设计的连续硝化生产线单套生产能力可达10万吨/年,为全球首套10万吨级甲苯硝化生产线,并大胆使用新工艺、新设备,减少环境污染,每吨产品减排废水0.4吨,确立了公司一硝基甲苯产品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为公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以来,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化工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精细化工》、《现代化工》、《中国染料》、《染料与染色》等国内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2010年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已有3项通过初审并进入实审。

吴建峰,男,44岁,江苏如皋人,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全国白酒专家委员会专家。从事酿酒技术研究二十余年,带领企业技术人员改进人工老窖泥、酿酒工艺及制曲质量,对白酒功能性成分进行一系列深入研究,其中“大曲发酵过程风味物质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大曲生香力的概念,并制定了量化考核标准,有效地改善了大曲风味质量。《中国白酒中健康功能性成分四

甲基吡嗪的研究综述》论文,被评为第五届全国白酒行业科技与发展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和消费需求进行创新,在保持今世缘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创新酿酒工艺,主持开发的今世缘、国缘系列白酒香气上更飘逸、入口更绵软,得到专家、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曾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市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奖,2009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优秀奖,其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对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行业技术进步、苏酒乃至中国白酒的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国军,男,48岁,湖南益阳人,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团队成员,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负责公司的新产品研发、技术管理与支持工作。主持研发了国家一类新药阿德福韦酯等一批新药,累计获得15个新药批准文号和9张新药证书,申报9个发明专利。主持“国内独家、全球仅二家”的抗脑胶质瘤国家二类新药替莫唑胺原料及胶囊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资金1500万元,全部新产品实现产业化,预计2010年底,替莫唑胺及制剂(蒂清)单品种的累计销售收入将达到3.25亿元,实现利税1.38亿元。推动企业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按新标准重新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10年被确定为省替莫唑胺类抗脑癌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2006年以来,在企业科技创新、药品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所研发的新产品累计销售额超4亿元,利税超2亿元,为企业产品结构转型与升级、经济效益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玉明,男,47岁,江苏涟水人,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资源与环境植物学研究,参与和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上发表6篇、SCIE上发表3篇。主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多功能、低抗药性风险的新型生物源农药技术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农作物病害防治过程中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并进行示范应用,平均每亩增收212.02元,节支46.50元。创建了淮安市第一个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支撑淮安市农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平台,并成功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借助这个平台,学院成功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建“淮安研究中心”,并获得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重大创新载体”立项资助,成功申报省特色专业和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实验室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展,以其为学术带头人的生物学学科被列为校首批四个一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其主持建设的生物学实验中心被评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熊  鹏,男,34岁,湖北武汉人,淮安市百麦绿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国家“1000 plan”和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获全国第四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主要从事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燃料乙醇和化工产品研究,拥有两项专利技术,在世界一流杂志《科学》(Science)、《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等发表10余篇文章。带领科研团队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影响纤维素乙醇工业化的技术和成本瓶颈,公司已建成一条秸秆乙醇示范生产线,使大规模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成本降至每吨4000元,单产乙醇可实现4吨秸秆制备一吨乙醇的国际最好水平。目前,正在筹备纤维素乙醇规模化生产的第一期年产2000吨乙醇和1000吨低聚木糖的项目建设,计划5年内将在全省和全国其他一些农业高产区建立2-5家万吨级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对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于  亮,男,45岁,江苏灌南人,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淮安市分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曾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擅长血液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治,精于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以及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知名刊物《Blood》(血液)等发表的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35分)。2009年成功开展国内首例自存脐带血捐献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各大媒体跟踪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主持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卫生厅重大项目、市产学研合作促进计划项目(国际合作)等。完成课题“蛋白酶体抑制剂阻断HIV感染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蛋白酶体抑制剂能特异性阻断艾滋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复制及感染,对研发抗艾滋病新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目2010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大兵,男,41岁,江苏沭阳人,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98年创办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4项省高新技术产品、2个省级研发平台——“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净资产达2000多万元。一直致力于色谱装备的国产化,主持开发出国内首台自主产权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打破国外垄断,有效降低了生物医药行业成本。研发出国内首台商用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发明了系列模拟移动床应用方法,相关专利技术被评为“省百件优质发明专利”、“市优秀发明专利”。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技改项目、省科技攻关(工业部分)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省产学研项目等,与业内专家形成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特别是一批院士级行业顶尖专家的加盟,使得企业在色谱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专利1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2008年“生物、医药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装置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集成化通用型智能模拟移动床色谱装置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陈兆刚,男,44岁,江苏沭阳人,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以来,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省科技创新和技改项目,为公司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月桂烯手性合成L-薄荷醇”项目,2006年获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2009年通过科技部专家验收。主持“年产500吨L-香芹酮”项目,2007年入选国家火炬计划。承担2009年省重点工业“年产2800吨香芹酮系列精品香料产品生产线”技改项目,使得副产品丙酮肟的资源产业化。承担“年产1500吨L-香芹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2009年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使企业掌握了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年销售额1.6亿元,利税2900万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几年来,共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发表论文2篇。积极推动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企业先后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成立“省企业技术中心”、“市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9年获“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2007年在新加坡完成上市,成为淮安首家境外上市公司。

陈晓峰,男,48岁,江苏淮安人,淮安麦德森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2年创立淮阴市生物制品研究所,2002年组建了中外合资淮安麦德森化学有限公司,曾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公司通过了美国UPS认证、日本MF注册登记、美国DMF注册登记、中国药品生产许可,产品在国际市场受到一致好评。2008年公司与德国WELDING公司、德国独立实验室CIBUS联合,共同应用生物遗传学开发肝素钠工业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技术。2009年新产品研发成功并投放市场,填补了国内空白,提升了中国肝素钠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度,2010年该项目获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支持,有2项新品获“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并申报专利7项,已获授权2项。2010年企业被评为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并正在申报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09年企业销售2亿元,今年1-10月份已实现销售3亿元,出口创汇4727万美元,位居全市出口创汇企业第五名。2009年企业被评为“淮安市十佳外贸企业”,为淮安出口创汇、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