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日历,转眼间,历史已站在了新世纪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收官的特殊时点。放眼长淮大地,当“2010”全部关键词开始进入“盘点”的视线,在亲民淮安,一幅浓墨重彩、题为“民生”的壮美画卷总叫人温暖——
淮安,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亲民文化是周总理留给淮安最宝贵的财富。坚持以民为本,大力弘扬周恩来总理的亲民爱民理念,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深怀善待百姓之心,不断增强厚待百姓之力,尽心尽力尽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周恩来总理家乡的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早已成为淮安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正所谓,“民生比天大”、“民生工作讲得再多也不为过,做得再多也不算多”(市委书记刘永忠语)。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投入120多亿元,倾力为民兴办十件实事,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投入之多,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惠及之广,涵盖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乡困难家庭救助等诸多方面……
【民生画卷】之:助保解困——人社部盛赞“淮安经验”
一直以来,下岗且无力缴纳养老保险的特困群体,时刻牵动着市委市政府的爱民之心。作为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之一,今年,淮安市人社、财政部门将助保解困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分民之忧,解民之困。截至目前,淮安市已累计为近6000名下岗无力缴纳养老保险的特困人员办理了助保贷款,发放贷款资金超过3000万元。
6月初,国家人社部、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课题组来淮,对淮安市特困群体助保工程进行实地调研,高度评价淮安市这一工作走出了一条淮安特色之路,堪称“淮安经验”。国家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批示:“……会同江苏省厅对淮安市特困群体助保工程进行评估……以适当形式推广。”
助保同时搞好助残,是淮安民生十件实事的又一亮点。目前,全市已有24850名残疾人纳入低保;符合“五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实行“五保”供养;13518名不符合低保条件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按城乡低保标准全额享受生活救助;向4611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部分均由政府承担,为广大残疾人筑起了一道安全保障线。建立残疾人托养机构41个,托养残疾人761名,全市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29个,辐射带动1500余户残疾人家庭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五年来共扶持6286名农村残疾人脱贫解困。
【民生画卷】之:就业创业——10万大军畅饮源头活水
就业乃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淮安市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把统筹城乡作为就业创业工作基本思路,围绕“创业提升、平台建设、企业招工、就业援助、服务创新”等重点工作,实现了全市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
截至11月中旬,全市共组织各类企业招聘活动240场,专场招聘104次,帮助企业招工6.9万人,成功中介就业近9000人,基本满足了各类企业的阶段性用工需求。到今年底,全市城镇将新增就业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000人,新增发放小额贷款4000万元以上。如果把实现就业比喻为予民源头活水,那么,也就是说,2010年,淮安市将帮助10万就业大军欢天喜地同饮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160.4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6000人,已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637.5万元,为2.3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5500万元,2.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获得培训补贴总计1600万元。全市共建成面向大学生开放的创业孵化基地12个、创业培训基地18个,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训900余人,推介创业项目90多个,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大学生创业120多人。
【民生画卷】之:医疗普惠——居民医保喜获4000万礼单
缓解“看病贵”是改善民生的一大难点。大幅提高医保和大病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兴办十件实事推出“医疗普惠”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截至10月底,淮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62.45万人。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障达113.73万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92万人。市县两级财政用于居民医保的补助超过4000万元,达4373万元。
医疗救助方面,截至11月17日,全市已累计实施医疗救助49258人次,发放救助金2219.59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684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553.9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42414人次,发放保障金1665.6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已基本建成。
除此以外,2008年起,淮安市将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作为民生实事工程全力推进,受到了广大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热烈欢迎。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全面铺开这一工作,累计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达4.17万人次。
【民生画卷】之:住有所居——广厦千万助百姓安居梦圆
住有所居,是保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将此列为为民兴办十件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投入资金近3亿元,帮助住房困难群体安居梦圆。
一年来,市住建、财政等部门与各县区政府一道,牢固树立“民生无小事”理念,克服土地、规划等因素带来的种种困难,奔波在安居工程一线,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截至11月18日,全市已累计为3473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4.6%,累计金额892万元,实现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应保尽保;完成廉租房实物配租房源886套的年初既定目标;3000套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任务也已进入扫尾阶段。
【民生画卷】之: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惠及千家万户
调查显示,还在今年初,淮安市尚有城乡低保户8.7万户,19.51万人。他们的安危冷暖,市委市政府时刻挂念在心。3月15日,淮安市专门下发文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自今年7月1日起实行。调整后,淮安市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月260元,提高到每月3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月130元,调整为每月160元。
截至11月底,淮安市8.7万户城乡低保户已全部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8871.3万元。其中,为1.85万户城市低保户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749.5万元,为6.85万户农村低保户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121.8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层面的应保尽保。
如果说,尊老敬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与道德涵养,那么,在这方面,淮安堪称典范。在去年向农村无离退休金老人发放尊老敬老金的基础上,2010年,淮安市将8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由农村扩大到城市,百岁老人长寿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至10月底,全市共发放尊老金4380万元。
【民生画卷】之:公共设施——百亿巨资打造民生重点工程
每年为全市人民兴办十件实事,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雷打不动。透过诸如“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建设”(市长高雪坤语)等铿锵有力的话语,人们不难发现,在淮安,民生的全部涵义已然跨越了“十件实事”的单一层面。
今年以来,围绕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市委市政府秉承把群众利益“高举过头”的执政理念,以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在年初安排的650个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中,专门安排了213个事关民生大计的民生工程重点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一年来,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淮安市组织实施了50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总投资38亿元,续建了福星花园二期、洪福三期,新建了洪福四期、和达雅苑二期项目,目前已竣工面积91万平方米,入住8100户;实施了北京路、西安路沿线等18个旧城改造项目,投资31.5亿元,改造危旧房77.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583户。
一年来,为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提高道路通达率,淮安市新建改造了黄河东路、环宇路、清扬路、北京路、解放路以及城市排涝工程等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
一年来,为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淮安市建成了森林公园一期、湿地公园、里运河滨河公园等75个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6.5亿元,新增绿地600公顷,改造绿地150公顷。
一年来,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淮安市相继实施了城市博物馆、“文化三馆”(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及妇儿中心等12个项目,完成投资10多亿元……
事实上,回望2010,纵有千言万语,道不尽亲民淮安壮美民生画卷的恢宏篇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关于亲民淮安的民生点滴,淮安人民不会忘记,历史终将铭记。面对迎面而来的新征程,我们也许无法想象,未来或将带给淮安怎样的磨练,但我们有理由坚信,亲民和谐之乡——淮安,一个令人向往、受人尊敬的富庶之地就在眼前!
来源:淮安日报/淮安新闻网
上一篇:金湖县领导赴楚州区考察学习
下一篇:多措推进101%纳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