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天下之本。在农业发展进程中,除了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杂草也是一直困扰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在淮安工业园区,有这样一家专门研究抗性杂草除草剂的公司——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原农冠”),他们把困扰农业发展多年的杂草问题“一网打尽”。在2010—2020年全球除草剂新品种创制历程表上,共有16个除草剂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除了来自德国巴斯夫、拜耳,美国科迪华,日本日产化学等国际农药行业巨头外,中国清原农冠独占4个。“简单来说,传统除草剂除不了的草,我们来除!”清原农冠公司总经理钱福顺说。
除草剂作为品类最大的农药之一,无论在全国还是全球都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除草剂厂家众多,其中不乏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老牌行业龙头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一杯羹?“走传统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只能‘弯道超车’。”钱福顺说,超车靠什么?当然是核心技术!
抗性杂草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18年,清原农冠研发出的环吡氟草酮、双唑草酮在农业农村部登记并成功上市,这两个化合物的诞生对全球小麦种植具有非凡的意义。其中,环吡氟草酮是全球首例HPPD抑制类小麦田禾本科草除草剂,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麦田多抗性禾本科杂草最新颖的解决方案之一。2020年,苯唑氟草酮和三唑磺草酮也相继上市。2022年,《“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目前,我国农药产业基本形成仿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格局,化学合成、生物发酵等新工艺、新技术取得突破,研发创制了5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其中就提到了环吡氟草酮和双唑草酮。
开发一个成功的化合物,需要合成并筛选数以万计的化合物,经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次的测试分析,并历时8—10年,才能最终实现商业化。钱福顺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已拥有21个发明专利,其中有6个国际专利。
近日,清原农冠创新中心正式对外公开了三个全新专利化合物中文通用名,分别是溴噁草松、噁唑草啶、甲氧嘧草肟,这标志着清原农冠第三批专利化合物正式从研发向商业化迈进,预计2025年左右在国内完成登记上市。
除草剂是一把双刃剑。通过除草剂控制杂草可以更好地保障粮食产量,但如何保证作物的安全性?清原农冠把目光放在了“新化合物研发+基因编辑”育种上。
近年来,清原农冠持续研发新机理、新结构化合物,突破杂草抗性;研发高选择性化合物,降低药害风险;探索环境友好型化合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培育抗性杂草种质资源库,通过基因编辑靶向育种,提高药物的选择性,扩大除草剂选择范围……这些新技术、新产品,让清原农冠产品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等方面走在前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也是一本良心账、经济账、长远账。”钱福顺说,企业始终关注农药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积极履行化工企业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推动当地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清原农冠将环保理念根植于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过程中,无粉尘污染、不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生产、储存和运输更加方便;在污染物处置方面,采用全球最高标准的污水、废弃物处理净化装置,全部应用DCS集散控制系统以及SIS安全仪表系统,打造更智能化、更绿色环保的生产基地。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目前,清原农冠有4个生产车间,全部采用全流程自动化管控,均为国际最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上不超过7个员工,每瓶除草剂都拥有专属二维码,可追溯批次、生产日期、负责人等源头信息。
“一切都是为了安全生产。”钱福顺告诉记者,清原农冠一直非常重视全流程自动化的提升和完善,技改之后,自动化流程更清晰,控制更明确,通过自动加料、放料、升温、降温、灌装、包装等控制,减少了人工干预,进一步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设备的稳定运行以及生产现场的安全与环保。
目前,清原农冠一期、二期项目相继投产,产值连年增长。在良好发展势头下,企业正在积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改——设备改造、工艺改造,努力集聚新的发展优势,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通讯员 李 骞 融媒体记者 李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