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美丽乡村入画来——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纪实

美丽乡村入画来——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 2019-11-30 09:15  关注度:339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导读: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不忘兼顾发展一、二产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园为依托,先后建设200亩的稻虾养殖、1200亩的瓜蒌、1000亩的蚕桑产业园等,注册生产“扁担村”“扁担河”“扁担印象”“扁担姑娘”等系列商标产品50多个,有效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就业致富奔小康。

初冬时节,走进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只见村容整洁、河水清清。温暖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杨树叶,照在潺潺的河面上,显得格外安逸,而村庄内仿古设计的亭廊、休闲步道,又增添了些许优雅的韵味。

这是扁担村给记者的最初印象。位于高沟镇西南的扁担村,因穿越村庄的河流像扁担一样挑起两头的村庄而得名。几年前,该村还是省定经济薄弱村。近年来,扁担村在市、县两级住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挖掘自身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垂钓、购物娱乐、游玩养心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2018年12月,被纳入第三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样板展现在我们面前。

尽显原生态田园风光

平整的乡村公路自脚下延伸,别致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金灿灿的稻谷铺满广场……收获的季节里,扁担村显得愈发美丽优雅、赏心悦目。

但是,几年前,扁担村还和大多数苏北乡村一样,垃圾成堆、河水黑臭、村舍破败、环境脏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县住建部门邀请专业设计单位为扁担村量身打造建设方案,按照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坚持高点定位、瞄准短板“软肋”,在充分征求、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短板,在生态、风貌、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美丽蜕变。

在县住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对村内乱堆乱放杂物、破败猪圈禽舍、旱厕、黑臭水体、家前屋后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该村环境整体提升,彻底告别“脏乱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次干道全部实现亮化、硬化;对370户农户的墙体进行分期规划贯标提升,一期已完成176户外立面改造,余下的194户到2020年6月底前完成;完善建设污水处理厂、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面的公共服务。

同时,县住建部门鼎力支持该村进行游客集散中心、生态停车场、休闲步道、绿化景观、公共厕所、沿河栈道等多个项目建设,推动扁担村尽显原生态田园之美。

“现在路修好变宽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绿化提升、河道变美,还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村民赵大妈说。

探索乡村旅游之路

美丽村庄不仅让人赏心悦目,也为当地生态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县住建部门在充分利用扁担村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与村“两委”共同确立了发展思路——在多元化经营第一、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美丽乡村旅游项目。

村里通过实施垂钓中心项目,整治原有水体打造成集休闲、垂钓、农家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中心,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土特产超市、停车场等配套项目,与今世缘4A景区对接发展全域旅游,年可接纳游客10万人。

“今年8月,高沟镇和淮安市休闲农业协会、淮安市休闲渔业协会达成框架协议,积极争取国家休闲渔业协会支持,打造扁担河为国家级钓鱼竞赛主场地之一。”扁担村支书范从伟说,以此为契机,可以带动村级餐饮、游乐场所及服务业的发展,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帮助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徐光煌是众多在家门口从事旅游服务的村民之一,他将自家的屋子翻修一新,做起了民宿生意。“村里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像村里农家乐、卖土特产的生意都不错!”徐光煌说。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该村不忘兼顾发展一、二产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园为依托,先后建设200亩的稻虾养殖、1200亩的瓜蒌、1000亩的蚕桑产业园等,注册生产“扁担村”“扁担河”“扁担印象”“扁担姑娘”等系列商标产品50多个,有效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就业致富奔小康。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通 讯 员 徐鸿宝 孙敏远 丁曙明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