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晚报讯:花几块钱,输入身份证号 就能查信用、学籍等个人隐私,网站已非法售卖达84万余次,检察官出招防范个人信息“裸奔”。
2018年7月2日,在淮安做小额贷款生意的刘某登录一个网站,查询了几名客户的学籍、身份信息和在各平台的信用情况,随后,他便因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举报。淮安警方在侦办这起案件过程中发现,一个名叫“爬虫”的网站公然向他人出售个人信息,累计达84万余次。
●制作网站为网贷公司提供服务 累计非法获利50余万元
今年30岁的湖南益阳籍男子王屹,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注册成立了一家信息技术公司,提供各类信息技术服务。2017年10月份,某网贷公司经理向王屹抱怨,因为不掌握客户信用情况,放出去的贷款经常面临风险,“如果能有办法查询到该客户的个人信息就好了。”
觉得有利可图,王屹立即安排公司产品经理周烨制作网站,并给该网站取名为“爬虫”。与此同时,通过网络与多家网贷公司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案。很快,“爬虫”网站投入运营。除了提供公民的网贷征信信息外,王屹还安排周烨将“爬虫”网站与另一家非法网站对接,客户只要输入查询对象的身份证号码,只需几元钱就能查到对方的学籍等个人信息。
2018年7月初,淮安警方在湖南将网站所有人王屹和产品经理周烨抓获归案,两人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据警方统计,从2017年10月至案发,“爬虫”注册用户共在该网站查询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达84万余次,王屹注册的公司共获得赃款50余万元。
●两名男子均被判侵犯个人信息罪 检察官支招保护个人隐私
淮安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王屹、周烨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近日,法院分别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王屹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万元,判处周烨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同时判处王屹的公司罚金100万元。
据介绍,一条个人信息常常能让受害者付出上万甚至倾家荡产的代价。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获得公民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侵入各网站系统,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转卖;二是通过多种渠道购买的方式搜集整理,然后转卖。
检察官提醒,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出现“裸奔”现象,手机、电脑使用不当也容易泄露个人信息。防止隐私信息泄露,要做到以下三点:勿在来源不明的网站注册登记详细的个人信息;在各种各样的街头问卷调查中,不要轻易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等信息;不用的旧手机处理掉之前,可以用专业的软件彻底把手机数据清除。(文中人物姓名和网站名称均为化名)
■融媒体记者 程凯 通讯员 艳阳海 何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