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晚报讯:近年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盱眙县根据消费者需求,在优化调整传统养殖种植业的基础上,打造乡村土特产品牌,不断挖掘土特产的潜在价值。
优质资源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盱眙南部丘陵山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合种植板栗、碧根果、黄桃等干果和水果。目前,这里已种植干果、水果15000余亩,养殖黄牛20000余头、羊50000多只,栽植野生食用菌5000余亩,还栽种地皮菜、槐树花、葛根等20余种土特产。
凭借适宜的山地牧草、山涧泉水等条件,仇集黄牛肉、芦沟老鹅、大雨山茶叶、十三香龙虾等地标农产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土”味产品也登上了大雅之堂。“特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特色产品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集聚升级。”盱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薛峰说。
为确保土特产卖得出、卖得好,盱眙审时度势、超前谋划、主动作为。面对一度存在的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格等问题,近两年来,盱眙为全县154个村(社区)培训电商直播骨干主播370人,红色直播间、助农直播应运而生;配备专业化设施设备,打造乡村电商运营团队79个,电商、直播带货队伍不断壮大,也让“土”味产品卖得更好。
为“生态稻”建好“产业链”。“现在种出来的龙虾稻不愁卖,所以要多种点。”今年年初,在官滩镇戚洼村,村民们把钻坝滩的1000余亩低洼地翻整一新,为栽种龙虾稻做好准备。
作为“都梁好味”特色产品之一的龙虾稻,不施化肥,不喷含磷农药,生态属性极佳,实现了从源头把控品质。“我们现在愁的不是卖龙虾稻,而是如何提升产能和开发新品。”黄花塘镇芦沟社区“新农人”、江苏祥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卢勇说。
近年来,盱眙龙虾稻从面积到产量不断实现新突破。动力充沛的价值“驱动器”带动生态土特产品走上种养“加快车道”。
绿色产品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这道茶味道清香!这是山野铁山茶吧。”“槐树花炒山里的草鸡蛋,既香又新鲜!”这热闹的场景发生在天泉湖镇陡山村伴山民宿农家菜馆。作为当地出名的“土特菜馆”,每到旅游旺季,菜馆日接待游客最多超过200人,月收入超5万元。经营者王乃贵说:“我的饭店主打绿色牌,游客来到铁山寺不仅能看到绝美的风景,还能吃到地道的绿色菜品。”
用婆婆丁炸丸子,将葛根粉烙成饼……笔者在菜单上看到,菌类、野菜等土特产变成盘中美食,每一道菜都选用绿色食材。
近年来,盱眙持续聚焦绿色产业发展,既让旅游火起来,也让土特产登上了大舞台。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鱼。盱眙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114座,水库鱼市场价格是常规鱼的4倍左右,捕捞季节,外地商贩要排队拿鱼。此外,小龙虾养殖面积达70余万亩,在巩固中提质增效。
在绿水青山间,一个个土特产产业在盱眙多点开花、蓬勃发展。野生中草药、龙虾美食、文创、龙虾调味品等产品共计47个,产量产值稳步上升。
2024年,盱眙土特产迎来飞速发展,在盱眙龙虾稻、仇集牛肉等重点产品的带动下,品种由40余种增加到70余种,加工企业由17家发展到59家,产品加工量由1.1万吨增加至2.1万吨,带动2.3万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如今的盱眙,正聚焦畜牧业、龙虾产业、土特产品精准发力,确保一年四季不缺土特产品、城市的餐桌上有盱眙的土特产品。做好土特产文章,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在都梁大地徐徐展开。
(丁德昶 戚尔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