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丁玉勇考上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民以食为天,研究‘吃’,永远都不会过时。”抱着质朴的初衷,上学期间,丁玉勇如饥似渴,掌握了扎实的食品理论知识。1990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江苏射阳职教中心,教授烹饪课。从理论到实践,丁玉勇曾一度迷茫:“自己不会做菜,怎么去教学生?”放下粉笔,拿起菜刀,丁玉勇随后远赴苏州学习烹饪技能,勤奋加勤于动脑,他的厨艺进步神速,很快成为业内“大拿”。“学厨师没那么难,关键是给自己定标准。”丁玉勇以切土豆举例说,寻常家庭主妇做一辈子菜,切了无数个土豆,也没有厨师学一个月切得好,原因就在于,一个无标准,随心随性,能吃就行;一个有目标,长宽有度,不断精进。
“入刀要深,行刀要稳。”话音刚落,鱼片顺着刀面划出,完整均匀,骨肉分明,引发一片惊叹……这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烹饪课上的一幕,授课者名叫丁玉勇,中国烹饪大师、淮扬菜十大新传承人。严谨细致、温文尔雅,有别于普通厨师,丁玉勇身上少了几分“烟火气”,多了几分学者气息。理论结合实践,让他不仅练就了精湛厨艺,还成为淮扬菜标准的“制定者”。
2000年,丁玉勇受聘来到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和普通师傅不同,丁玉勇教“术”,也重“道”。在他的课堂,学生们个个衣着整洁、工具齐全,无处不体现着规范。“注重卫生,是厨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丁玉勇说。
道,在职业规范上,也在菜品制作中。和、精、清、雅,是丁玉勇对淮扬菜特点的总结,同样也是对学生的要求。和,是指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精,是指工艺精湛;清,是指口味清淡;雅,是指食色淡雅、装盘小巧,有韵味。“只学技术不用心,永远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只学技术不知文化,就没有灵魂。”丁玉勇说,淮扬菜的创新没有止境,但标准是清晰的,方法论可以归纳总结,只要系统掌握,创新之源就不会枯竭。
从各种蛋糕的营养成分,到天然植物香辛料在烹调中的应用,再到食品硬度、色泽、味道的定量检测……丁玉勇的研究方向深入食品制作的各个方面。厚积薄发,自成一派。靠着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积累,丁玉勇不断在淮扬菜品上推陈出新,累计研发出200多道创新菜,其中“淮鱼狮子头”等20多道菜肴,被认定为“中国名菜”。
2009年,丁玉勇(淮扬菜)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对淮扬菜进行系统研究。2010年,他带领团队通过走访调查,取得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和实验数据,制定了《淮扬菜通用规范》江苏省地方标准,不仅填补了我省菜系地方标准的空白,还成为当时国内首个菜系地方规范标准。“烹饪标准化,是美食推广传播的有效手段。”在丁玉勇看来,淮安建设“世界美食之都”,标准制定是绕不开的课题,“这对于餐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编撰出版《中国淮安淮扬名菜大典》《淮扬名菜制作》《淮扬名点制作》、为餐饮企业制定50多道菜品标准、拍摄近80道淮扬名菜制作视频、为20多家餐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检验检测服务……年近六旬,丁玉勇依然活跃在淮扬菜肴研发、推广的道路上。这位“学院派”大厨,正借助现代手段,给传承千年的淮扬美食增添更多烟火滋味。
■通 讯 员 黄志波,融媒体记者 王 舒/文,王 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