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是最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许家兴,长期研究秸秆利用技术,利用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让秸秆由“鸡肋”变“鸡腿”,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许家兴2013年入职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这位“85后”化工博士有股子钻劲儿,科研“首仗”便盯上了“硬骨头”——秸秆。堆在路上,阻碍交通;扔到水里,影响水质;放火烧了,污染空气……秸秆这种可再生资源,一度成了人见人嫌的垃圾。究其原因,不在于没用,而在成本。以火烧发电为例,秸秆运输、存储费用不低,而最终的产出有限,农民和工厂的积极性都不高。“淮安是农业大市,每年产生大量小麦、水稻秸秆,如何找到更好的利用方法,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许家兴说。
说干就干。许家兴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对秸秆发起“攻坚战”。“我的工作其实并不高深,就是不断试错、不断踩坑,爬出来,再踩下一个。”他将研发过程比作“探案”,“A物质和B物质结合,得到的不一定是你想象的C物质,许多‘诡异’的结果,需要像查案一样,从多个研发阶段查清原因。”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曲折迂回,其间,研发环境多次变化,不少研究人员中途转变研究方向,但许家兴沉心静气,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最终攻克秸秆高价值利用的技术壁垒。他研发的木质纤维素三品联产工艺,实现秸秆联产纤维素酶、低聚木糖及芳香醛香料三种高附加值产品,大大提升了秸秆资源的利用价值,经专家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许家兴牵头的研发项目大功告成,研究成果《新型生物燃料组合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淮安市该类奖项零的突破。
学术结硕果,效益来检验。许家兴的科研成果一经推出,便受到多家企业关注。项目仪器设备类成果被南京顺流仪器有限公司、苏州珀西瓦尔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技术类成果被江苏舜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转化,截至2022年底,为企业新增利润约6000万元、新增税收约2000万元、带动就业150余人,不仅促进区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还缓解了农林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
如今,除了课堂,许家兴待得最久的地方还是实验室。他说,自己喜欢研究不同制剂相互反应、不同物质相互作用,哪怕一个小小的突破,都可能为科技兴业注入新动能。
■通 讯 员 陈兆燕,融媒体记者 王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