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从市老科协了解到,该单位荣获2023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先进集体奖”。这是淮安市老科协成立35年来,继韩文俊、戴朝新获得2021年、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个人奖后,首次获得集体最高荣誉奖。
市老科协成立于1988年5月,有7个县区、市属10个分会3000多名会员。多年来,市老科协带领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自觉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同淮安改革发展、科技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紧密联系起来,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展建言竞赛。市老科协持续开展建言献策竞赛活动,并与省老科协的建言献策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形成特色品牌,在选题上做到紧贴中央精神、紧贴淮安实际、紧贴民生民情,使所献之策体现时代性、彰显地方性、贴近群众性。五年来,市老科协围绕助力全面小康、展现新气象、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建言献策竞赛活动,共完成建言献策报告256篇,充分展示了老科协队伍的人才优势与风采。
完善相关机制。近年来,市老科协不断完善督促机制,每年下发文件,强调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定期督促,各家定期汇报进展情况;完善评比机制,年终组织专人对参赛的报告集中进行评比,评出个人和集体奖项;完善表彰机制,对评出的获奖人员和组织,召开大会隆重进行表彰,颁发奖牌证书奖金以激励先进;完善展示机制,对获奖的报告每年汇编成册下发各地,增强了老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推动成果转化。如今,市老科协每年收到的建言献策报告都在50篇以上,去年达68篇,许多报告引起了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五年来,全市建言献策获得省级领导批示的3篇,地市领导批示的22篇,县区领导批示的76篇,每年在省竞赛中均有多篇获奖,许多对策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吸收,为淮安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开启“菜单式”为农服务模式。在多年为农服务基础上,市老科协推出了科技服务项目清单,实行“菜单式”服务,农民遇到问题可根据自身需求联系农技专家,专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一对一”针对性服务。农业教授王新风在淮阴区亚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闲置大棚和食用菌工厂废弃菌棒,向农户推广工厂化杏鲍菇废弃菌棒大棚仿生态栽培高产技术,如今农户每亩收入达8600元。
助力乡村振兴“百名专家入百户”。洪泽区老科协“助农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8个,实现全程跟踪技术帮扶,受益面积近10万亩。涟水县老科协会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境培训指导50多场次。王伟中、何玉明、唐金陵、施乃志、王维善等市农业专家经常深入一线为种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帮扶,全力拓宽种养殖户的致富道路。
助企创新“百名专家进百企”。市老科协成员多次深入市属及县区企业调研,市老科协工业分会专家持续从政策和技术上关心帮助涟水特种复合肥企业,推动该企业发展壮大、产销两旺,2022年,该企业销售超3000万元。市农业专家戴朝新挂钩融农农业发展公司光伏农业项目,为酿酒高粱栽培提供绿色标准化技术服务,指导服务面积2000亩。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市老科协高度重视科普队伍建设工作,调整充实市县两级老科协科普讲师团,市级建有农水专家组、社科专家组、医卫专家组、教育专家组、财审专家组、工业专家组及基建等多个专家组,进一步明确职责目标和任务。目前,全市老科协共有14支科普讲师团队伍。
打造科普特色品牌。市老科协坚持特色化发展,着力推动科普特色品牌打造,金湖县科技进乡村“一上一下”、涟水县“乡村科技集市”、盱眙县“科普大讲堂”、清江浦区“校园航模大赛”、淮安区“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洪泽区“助农志愿服务队”、淮阴区“乡村振兴服务队”、市医卫分会“专家义诊进基层”、市水利分会“青少年水利与气象科普知识大赛”……全市科普特色品牌形成了“一会一品”的发展格局。
丰富科普节庆文化。围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老科技工作者日”等节日,市老科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科普宣传的影响力。2022年,市老科协先后举行了“走进科技——盱眙行”“专家义诊进沙滩村志愿者服务”“观摩国信淮安电厂企业创新”等活动,充分展现了老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融媒体记者 蔡雨萌 通讯员 季忠民